ok8.org > 汉字/字典 > 星
星字的笔画:9画;
xīng
ㄒ〡ㄥ
〔《广韵》桑经切,平青,心。〕
1.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一般指夜空中发光的天体。
《诗·大雅·云汉》:“瞻卬昊天,有嘒其星。”
太平御览卷六引汉应劭《风俗通》:“月与星并无光,日照之乃光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
唐韩愈《琴操·拘幽操》:“朝不见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
陈毅《春兴》诗:“夜饭在田垄,披星带月归。”
2.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
《淮南子·天文训》“五星、八风、二十八宿”汉高诱注:“二十八宿……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也。”
《艺文类聚》卷一引晋成公绥《天地赋》:“玄龟匿首于女、虚,朱鸟奋翼于星、张。”
3.泛指二十八宿。
《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汉郑玄注:“季冬……星迴于天。”
贾公彦疏:“‘星迴于天’者,星谓二十八宿,十三月复位,此十二月未到本位,故直云‘星迴于天’,数将几终。”
4.木、火、金、水、土五星的总称。
《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
郑玄注:“星,谓五星;辰,日月所会。”
贾公彦疏:“‘星谓五星’者,按《天文志》谓东方岁,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中央镇星。”
5.天文;星象。
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参见“星文”。
6.指星相术。
《汉书·王莽传下》:“临妻愔,国师公女,能为星,语临宫中且有白衣会。”
明叶盛《水东日记·推命论相近事》:“景瓒馆钱翰林原溥家,原溥酷好谈星,尝中夜相对细推。”
7.分星,指分星所应的地域。
唐贾岛《送蔡京》诗:“跃蹄归鲁日,带漏别秦星。”
8.借指年。
明张煌言《己亥除夕》诗:“湖海椒觞十五星,故园咫尺却扬舲。”参见“周星”。
9.夜。
元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摺:“到那里马得能在手,则要你不分箇星昼。”参见“星驰”、“星行”。
10.形容多而分散或分散。参见“星居”、“星处”。
11.斑白。多指鬓髮。
《诗·秦风·车邻》“有马白颠”唐孔颖达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
宋王伯大《赠戴石屏》诗:“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
明唐寅《闻江声》诗:“岁事匆匆两鬓星,坐看簷影下虚屏。”
《花月痕》第五二回:“叹光阴一瞬儿去不停,我与你,旧日潘郎鬓已星。”
12.像流星一样。形容迅疾。参见“星行电征”、“星流”、“星飞”等。
13.形容明丽、璀灿。参见“星眸”。
14.指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参见“星舆”、“星骑”、“星闱”。
15.指细小之物。
16.形容细小。犹点。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摺:“这待诏,手段高,画的来没半星儿差错。”
17.秤杆上标记斤、两、钱的小点。
唐贾岛《赠牛山人》诗:“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
唐拾得《诗》之二六:“银星钉称衡,绿丝作称纽。”
18.喻事业上(多指文艺、体育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
《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明星大会串》的影片,仍由某女星挂牌。”
19.用以表示等级。如:五星上将;三星级冰箱。
20.量词。用于金、银。
宋苏轼《与子由书》之二:“程德孺言弟令出银二百星见借,兄度手下尚未须如此,已辞之矣。”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有白金五十星,聊充讲下一茶之费。”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各位各出杖头资二星。”
张慧剑校注:“银子一钱称一星,一两称一金。”
21.量词。用于细小之物。多与“一”连用。
唐罗邺《春夜赤水驿旅怀》诗:“一星残烛照离堂,失计游心归淼茫。”
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三:“他一声不响的向那一星红光走去。”
22.雨止星出。
23.古代妇人颊辅上涂染的装饰物。
北周庾信《镜赋》:“靥上星稀,黄中月落。”
唐褚亮《咏花烛》:“靥星临夜烛,眉月隐轻纱。”
24.仪仗中的器物名。凋木六瓣交聚,镂云蝙蝠,圆顶如星。衔以龙首,涂金。全长八尺七寸。
《清史稿·舆服志四》:“皇帝大驾卤簿……次引仗六,御仗十六,吾仗十六,立瓜、卧瓜各十六,星、钺各十六。”
25.乐器名。又名碰锺。状如小杯。
《清史稿·乐志八》:“星,范铜为之,口径一寸八分,深一寸,中隆起,各穿圆孔,贯以紃,左右合击。”
阅读:3048
●星(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