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點
简体点字的笔画:9画;繁體點字筆畫:17畫。
(点,点)
I
di·n
ㄉ〡ㄢˇ
〔《广韵》多忝切,上忝,端。〕
1.小黑点。亦指小的痕迹。
《晋书·文苑传·袁宏》:“如彼白珪,质无尘点。”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製,以掩点迹。”
清王士禛《唐子畏羲皇上人放鹇图》:“鹇飞渐远看渐微,青天一点馀残雪。”
2.辱;污。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李善注:“点,辱也。”
南朝梁沉约《奏弹王源》:“点世尘家,将被比屋。”
宋曾巩《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诗:“欣然与客到西岸,衣帻不避尘泥点。”
3.涂抹、灭去。
《尔雅·释器》:“灭谓之点。”
郭璞注:“以笔灭字为点。”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衡览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考试涂乙》:“祢正平文不加点。点,涂也。”
4.汉字的一种笔画。即“丿”。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字,须有点处,且作馀字总竟,然后安点。”
唐皎然《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苟能下笔合神造,误点一点亦为道。”
5.加点断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其馀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
《宋史·儒林传八·何基》:“凡所读无不加标点。”
郭沫若《我的学生时代》:“一长串的人名字点不断时,最感觉头痛。”
6.点缀。
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点以银黄,烁以琅玕。”
唐陈子昂《綵树歌》:“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宋刘克庄《鹊桥仙·戊戌生朝》词:“玄花生眼,新霜点鬓。”
7.中;着。
8.加点标明。
晋郭氏《玄中记》:“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
唐崔令钦《教坊记》:“凡欲出戏,所司生进曲名,上以墨点者即舞,不点者即否。”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卜老爹接纸在手,看见一张花边批文,上写着许多人的名字,都用硃笔点了,一单共有三十四五个人。”
9.评论。参见“嗤点”、“指点”。
10.液体小滴。
《法华经·化城喻品》:“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
宋陆游《雨中作》诗:“风声如翻涛,雨点如撒菽。”
《全元散曲·红绣鞋》:“雨声儿添悽惨,泪点儿助长吁。”
11.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
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之一:“去岁兹辰捧玉床,五更三点入鵷行。”
宋程大昌《演繁露·更点》:“点者,则以下漏滴水为名,每一更又分为五点也……五夜又分二十五点,每点又击点以记。”
《元史·刑法志三》:“诸夜禁,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
12.现代计时单位。一昼夜分为二十四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取出表一看,已经十二点半了。”
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正当二十点二十五分钟,喇叭大吼汽笛打起鸣。”
13.滴注,下落。
南朝梁简文帝《七励》:“露点饴蜜,熘泓澄于玉掌。”
唐岑参《西掖省即事》诗:“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
宋刘过《水调歌头》词:“只怕春光归去,片片点苍苔。”
14.检验;查点。
唐王建《送衣曲》:“旧来十月初点衣,与郎着向营中集。”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知县看了赏鉴,随叫两个原差到他下处取了行李来,当堂查点。”徐迟《大场的一夜》:“每辆车点过人数,便各人在田野中分散。”
15.指点;启示。
唐王昌龄《箜篌引》:“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这句话却点醒了贺小姐。”
《红楼梦》第三一回:“宝玉听了,知道是点他前日的话。”
16.徵调。
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参见“点兵”。
17.蘸。
唐寒山《诗》之二○六:“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其油如酱,可以点肉。”
18.乐器名。一种悬空敲击的乐器。形如小铜鼓,中间隆起,两边有孔繫绳。用于报时,或用于合乐,击之以显节拍。
唐温庭筠《菩萨蛮》词:“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参见“点子”。
19.乐器名。一种特製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邸宅、官署以击点为集众报事的信号。
《黄绣球》第四回:“果然一些时,听见传点发梆,又一些时,三梆升堂。”参见“传点”。
20.节奏,节拍。
南唐李煜《浣溪沙》词:“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熘。”
清蒲松龄《增补幸云曲》第十六回:“我打的不是板,你弹的也没有点。”
21.燃点。
唐皮日休《钓侣二章》诗之二:“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宋梅尧臣《戏答持烛之句依韵和永叔》:“但点纱笼续清夜,西园游兴古何穷。”
《金瓶梅词话》第八五回:“点根香怕出烟儿,放把火倒也罢了。”
闻一多《红烛》:“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22.点化。
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竞向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阳。”
宋何薳《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茅君以丹阳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成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初刻拍桉惊奇》卷十八:“吾有‘九还丹’,可以点铅汞为黄金。”
23.围棋术语。点眼。
宋徐铉《围棋义例》:“点,破也。”又:“聚,集也。凡棋有未全眼者,则反聚而点之。”
宋张儗《棋经·名数》:“夫奕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有立、有捺、有点。”
《二刻拍桉惊奇》卷二:“盖围棋三十二法,皆有定名……有立、有捺、有点。”
24.冲;泡。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虞候即时来他家对门一个茶坊里坐定,婆婆把茶点来。”
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摺:“酒注嫩鹅黄,茶点鹧鸪斑。”
《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分付:点两个椒茶来。”
25.委放;选授。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廉能州吏从新点,贪滥军官合减除。”
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奉令旨,驸马淳于棼有点。”
《红楼梦》第二回:“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
《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袁爽秋》:“薛慰农之夫人亲相之,并阅二人文,谓杨廷甫必可点翰林,袁爽秋不过进士而已。”
26.糕饼类小食、点心。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宝藏先以点饷余,与余周历峰前。”
清徐士銮《宋艳·奇异》:“唤侍童进点,素膳三品,甘芳精好。”
27.犹踮。
《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七、八个老妪、丫鬟,扯耳朵,拽肐膊,好似六贼戏弥陀一般,脚不点地,拥到新人面前。”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老太婆吓得点着后脚跟远远地跑了开去。”
28.一触即离。
茅盾《子夜》十八:“他拿起桨来在河滩的树根上轻轻一点,那小船就又在水中央缓缓地淌着。”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二:“江菊霞举起胳臂,用右手食指点了冯永祥一下。”参见“点水”。
29.事物的方面或部分。
曹禺《日出》第一幕:“我今天看了你一夜晚,就刚才这一点还像从前的你。”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韩长脖名声不好,是个屯熘子,这点白嫂子知道。”
30.上下略微摆动。
巴金《春》十一:“医生频频地点着头。”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余永泽点着头,颇有阅历似的看着道静的眼睛微笑一下。”参见“点头”。
31.指定。
老舍《赵子曰》第三:“﹝欧阳天风﹞然后和武端商量着点了酒茶。”参见“点戏”。
32.一定的地点或程度的标志。
木青《不许收穫的秋天》第四章:“知识青年点儿坐落在镇河屯西头。”如:起点;冰点;沸点;据点。
33.印刷上计算活字及字模的大小的单位,约等于0.35毫米。
34.点播;点种。
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章:“眼下,当爹的倒要经常听她的提醒了:‘爹!该点豆子了。’”林斤澜《辘轳井》上:“畦背儿有点上豌豆的,有种上小梦卜的。”
35.小数点。如123.4读作一二三点四或一百二十三点四。
36.几何学中指没有长度、宽度、厚度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直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都是点。
37.量词。表示物量。
宋苏轼《洞仙歌》词:“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元郑光祖《驻马听近·秋闺》套曲:“茂林千点昏鸦噪。”
38.量词。表示少量或不定量。
唐韩愈《高君仙砚铭》:“稜而宛中,有点墨迹。”
宋苏轼《洞仙歌》词:“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明李贽《答邓石阳书》:“塞了一分真空,便是染了一点尘垢。”
鲁迅《呐喊·阿Q正传》:“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39.量词。表示事项。
毛泽东《论十大关係》:“一共讲了十点。”
II
duò
ㄉㄨㄛˋ
〔《集韵》丁贺切,去箇,端。〕
草叶败坏。
《集韵·去箇》:“点,艸叶坏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原注:“故墟亦良,有点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
阅读:2061
●點(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