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笙
笙字的笔画:11画;
shēng
ㄕㄥ
〔《广韵》所庚切,平庚,生。〕
1.管乐器名。由簧片、笙管、斗子三部分组成。簧片古时用竹製,后改用响铜;笙管为长短不一的竹管,于近上端处开音窗,近下端处开按孔,下端嵌接木质“笙角”以装簧片,并插入斗子内;斗子用匏、木或铜製成,连有吹口。有圆形、方形等多种形製,簧管自十三至十九根不等。奏时手按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能奏和音。是民间器乐合奏中的重要乐器。现经改革,有二十四簧笙、三十六簧键钮笙等,转调便捷,表现力更为丰富,除用于伴奏、合奏外,也用于独奏。
《说文·竹部》:“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大者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古者,随作笙。”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汉书·律曆志上》:“八音:土曰埙,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丝曰絃,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五声和,八音谐,而乐成。”
唐韩愈《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
清沉覆《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司事者或笙箫歌唱,或煮茗清谈。”
2.竹席;竹簟。
汉扬雄《方言》第五:“簟,宋魏之间谓之笙。”
《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
刘逵注:“桃笙,桃枝簟也。
吴人谓簟为笙。”
明王志坚《表异录》:“桃笙,以桃竹为簟也,出柳子厚诗。呼簟为笙,宋魏时语。”
3.细小。
《方言》第二:“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细貌谓之笙。”
清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称至微之物曰笙,音如星,重言曰零星。”
阅读:1195
●笙(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