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摘
摘字的笔画:14画;
I
zhāi
ㄓㄞ
〔《广韵》陟革切,入麦,知。〕
亦作“擿”。
1.用手指采下或取下。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唐孟浩然《裴司士见访》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宋陆游《东阳观酴醾》诗:“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摺:“有一日拏住费无忌呵,直着那厮摘胆剜心,做俺祭卓儿上的礼。”
田汉《南归》:“我到园子里再摘点青菜。”
2.指用手轻拉。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逸云听了笑吟吟的提了酒壶满斟了一遍酒,摘了青云袖子一下,起身离座,对德公夫妇请了两个双安。”
3.除去,去掉。
《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兄弟夫妇团圆》:“卓下刚刀,摘了弓箭。”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过了三天再不去,叫人来摘门下瓦。”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爷纔把帽罩子摘了,递给华忠,进了屋子。”
4.选取;抽取。
汉蔡邕《琅玡王傅蔡君碑》:“履孝弟之性,怀文艺之才,包洞典籍,刊摘沉秘。”
南朝梁刘勰《文心凋龙·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宋梅尧臣《秋日同希深昆仲游龙门香山极一时之娱》诗:“摘景固无遗,挥笔曾未休。”
明李东阳《新宁县石城记》:“吴公曰:‘然。’吾不以烦而民,止取其人若干。乃罚赃为费,摘戍为役,命都指挥刘侯斌……分理之。”
5.指摘要。
《文字改革月刊》1983年第5期:“先看文摘,再进一步找到所要的资料原文。”
6.指摘,责备。
《文选·傅毅〈舞赋〉》:“摘齐行列,经营切儗。”
李善注:“指摘行列,使之齐整。”
宋曾巩《寄王介甫》诗:“群儿困不酬,吽嚬聚讥摘。”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诗不能无疵,虽《三百篇》亦有之,人自不敢摘耳。”
7.借贷。参见“摘借”。
8.信服。参见“摘伏”。
II
tì
ㄊ〡ˋ
〔《广韵》他历切,入锡,透。〕
1.发,开发。
汉焦赣《易林·履之坤》:“循河摘舟,旁淮东游。”
宋秦观《国论》:“至于摘山煮海,冶铸之事,他日吏缘以为姦者,临遣信臣,更定其法。”
2.揭发。
《东观汉记·韩棱传》:“拔幽滞,发摘姦盗,郡中震慄,权豪慑伏。”
唐陆贽《奏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以避谤为奉公之诚,以摘瑕为选士之要。”
宋岳珂《桯史·鸿庆铭墓》:“余在故府时,有同朝士为某人作行状,言者摘其事,以为士大夫不忍为,即日罢去。”
清昭槤《啸亭杂录·湖北谣》:“福天资阴刻,广纳苞苴;陈则摘人瑕疵,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
3.扰乱。
《后汉书·隗嚣传》:“既乱诸夏,狂心益悖,北攻强胡,南扰劲越,西侵羌戎,东摘濊貊。”
李贤注:“摘,扰也。”
4.用手指拨弄弦索乐器。
元熊朋来《瑟赋》:“立搊卧摘,竹轧木搕。”
5.剔,挑。
《淮南子·齐俗训》:“故愚者有所修,智者有所不足,柱不可以摘齿,筐不可以持屋。”
明李东阳《送邵文敬知思南序》:“独人才之在天下,小大繁简,各有攸宜。柱不可以摘齿,马不可以守闾。”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客人陶公夜半正起来撒溺,觉得船底下有物,叫水手将篙摘起,却是一个人,浑身綑缚。”
III
zhì
ㄓˋ
即搔头。妇女首饰的一种。
清方以智《通雅·衣服》:“以玳瑁为摘,长一尺,端为华胜。”参见“摘头”。
阅读:1492
●摘(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