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虽
虽字的笔画是:9画
简体虽字的笔画:9画;繁體雖字筆畫:17畫。
(虽,虽)
I
suī
ㄙㄨㄟ
〔《广韵》息遗切,平脂,心。〕
1.虫名。一种有花纹的大蜥蜴。
《说文·虫部》:“虽,似蜥蜴而大,从虫,唯声。”
清桂馥《札僕·乡里旧闻·虽》:“曩者济南苦旱,祷雨师求水蜥易,得之蕅塘中,其虫身有花斑。桉:即虽也。”
2.连词。表示让步关係。犹虽然。
《书·召诰》:“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
《汉书·平当传》:“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
唐韩愈《题木居士》诗之二:“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
3.连词。表示假设关係。相当于“纵然”、“即使”。
《礼记·少仪》:“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
孔颖达疏;“虽,假令也。”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谒丞相,虽三公亦入客次。”
4.通“唯”。副词。唯有,只有。
《诗·大雅·抑》:“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马瑞辰通释:“《说文》:‘虽,从虫,唯声。’故虽与唯二字古通用。”
《史记·张仪列传》:“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嵴,天下有后服者先亡。”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四》:“虽,读曰唯。唯与虽古字通……此承上文言秦兵之彊如是,是唯无出甲;出甲,则席捲常山,而折天下之嵴也。不更言出甲,蒙上而省也。”
明侯方域《朋党论上》:“同为国家之人,同受国家之事,苟其谋之而必公,行之而必忠,虽日弘吐握之风,夜前宾客之席。
《虞书》之所称协恭,箕子之所论大同也。”
5.通“唯”。语首助词。
《左传·文公十七年》:“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
《墨子·尚贤中》:“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失措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
孙诒让间诂引王引之曰:“虽即唯也,古字通。”
《史记·孝文本纪》:“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虽天下诸侯万民以为宜。”
6.通“须”。副词。本,本来。
《史记·项羽本纪》:“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唐罗隐《感怀》诗:“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虽教小事相催逼,未到青云拟白头。”
《全元散曲·水仙子·冬》:“自从当日分开鸾镜,好教我乍孤眠梦不成。想起来忽地心疼。虽不是我先薄倖,又不是我不志诚,空说下海誓山盟。”
《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将尸放在棺内,县尉带了一干人回话:‘董小二尸虽是斧头打碎顶门,麻索绞痕见在。’”
II
wèi
ㄨㄟˋ
通“蜼”。
兽名。
《古文苑·扬雄〈蜀都赋〉》:“兽则……虽、玃。”
章樵注:“《上林赋》作蜼、玃。”
唐于逖《闻奇录·傅弘业》:“傅弘业宰天台县,有人猎得一兽,形如豕,仰鼻,长尾有歧,谓之怪。
傅识之,曰:‘虽(原注:以醉反),非怪也。’”
阅读:1195
●虽(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