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離
简体离字的笔画:10画;繁體離字筆畫:18畫。
(离,离)
I
lí
ㄌ〡ˊ
〔《广韵》吕支切,平支,来。〕
亦作“离”。
1.鸟名。离黄,即黄鹂。
《说文·隹部》:“离,离黄,仓庚也。鸣则蚕生。”
《诗·豳风·七月》“有鸣仓庚”毛传“仓庚,离黄也。”
唐陆德明释文:“离,本又作鵹、作鹂。”
2.灵鸟名。长离,即凤。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
李善注:“鸾、离,喻王何也。兰、渚,喻中书也。
《汉书》曰:‘长丽前掞光耀明。’臣瓒曰:长离,灵鸟也。二离,日月也。”
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七:“善既以离为灵鸟,而又以为日月,何也?揣咸诗意,灵鸟为得。”参见“长离”。
3.离开;分开。
《墨子·辞过》:“男子离其耕稼而脩刻缕,故民飢。”
《史记·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唐钱起《銮驾避狄岁寄别韩云卿》诗:“关山惨无色,亲爱忽惊离。”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
4.逃脱;避开。
《后汉书·刘盆子传》:“必欲杀盆子以塞责者,无所离死。”
李贤注:“离,避也。”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
唐韩愈《东都遇春》诗:“幸蒙东都官,获离机与阱。”
5.整体分成若干部分;离散。
《国语·吴语》:“夫吴民离矣,体有所倾,譬如群兽然,一个负矢,将百群皆奔,王其无方收也。”
《吕氏春秋·决胜》:“胜失之兵,必隐必微,必积必抟……积则胜散矣,抟则胜离矣。”
陈奇猷集释引毕沅曰:“抟之义为专壹,正与分散相反。”
三国魏曹植《七启》:“累如迭穀,离若散雪。”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王予夜尸》:“予夜之尸,体分成七,离不为疏,合不为密,苟以神御,形归于一。”
6.指离散者。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收离聚散,咸安其居,民庶悦服,殊俗款附。”
7.离间。
《庄子·渔父》:“析交离亲谓之贼。”
《史记·李斯列传》:“﹝秦王﹞阴遣谋士齎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规主于足,离项于怀。”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我军又纵反间离其党,吴应麒以疑杀数将。”
8.指离婚。
曹禺《雷雨》第一幕:“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上不认他,说不定就离了。”
9.距离;相距。
《水浒传》第十九回:“离这里还有多少路?”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离三月里也快了。”
老舍《四世同堂》十四:“对国事……他总以为都离他很远,无须乎过问。”
10.分析。
《韩非子·扬权》:“彼自离之,吾因以知之。”
陈奇猷集释引旧注:“离,谓分析其所言。”
宋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大率平蜀之功,公居第一。离而辩之,其功有五。”
11.开;裂。
《文选·张衡〈思玄赋〉》:“离朱脣而微笑兮,颜的砾以遗光。”
李善注:“离,开也。”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夫日蚀由乎交分,山崩起于朽壤,亦云数而已矣,然百姓怪焉者,岂不以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李周翰注:“终婴倾离之患,谓崩也。”
唐韩愈《读〈荀〉》:“离于道者黜去之,合于道者着之。”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故夫庚子之小变,起于兵离,而甲午之大乱,出于民怨。”
12.背离;违背。
《书·仲虺之诰》:“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国语·楚语上》:“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
韦昭注:“离,畔也。”
13.断绝。
《战国策·秦策四》:“则是我离秦而攻楚也,兵必有功。”
郭希汾详注:“离,绝也。绝秦楚之交也。”
14.割;分割。
《仪礼·士冠礼》:“离肺,实于鼎。”
郑玄注:“离,割也。割肺者,使可祭也,可哜也。”
《庄子·外物》:“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成玄英疏:“若鱼,海神也。海神肉多,分为脯腊。”
《韩非子·说林上》:“隰子归,使人伐之,斧离数创。”
王先慎集解:“离,割也。”
15.经历;经过。
《诗·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郑玄笺:“乃以二月朔日始行至今,则更夏暑冬寒矣。”
孔颖达疏:“二月初朔之吉日始行至于今,则离历其冬寒夏暑矣。”
《汉书·匈奴传下》:“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
颜师古注:“离,历也。”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闭门荒郊,再离寒暑。”
16.遭受;遭遇。后多作“罹”。
《易·小过》:“弗遇过之,飞鸟离之。”
孔颖达疏:“以小人之身,过而弗遇,必遭罗网,其犹飞鸟,飞而无託,必离矰缴。”
汉扬雄《剧秦美新》:“登假皇穹,铺衍下土,非新家其畴离之?”王念孙曰:“离者,被也。言非新家其谁被此祥瑞也。”见《读书杂志馀编·文选》。
唐韩愈《次硖石》诗:“数日方离雪,今朝又出山。”
清顾炎武《咏史》:“哀哉周汉人,离此干戈毒。”
17.区别;不同。
《管子·侈靡》:“昭穆之离。”
尹知章注:“离,谓次位之别也。”
《史记·赵世家》:“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
《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一》:“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离;明君执契,以要克谐之会。”
刘孝标注:“所以臣敬治其职,膺金石之别响,君执契居中,纳铿锵之合韵。”
清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是故为文之难,非合之难,而离之实难。”
18.犹耦。配对;成双。
《大戴礼记·虞戴德》:“会朝于天子,天子以岁二月为坛于东郊,建五色,设五兵,具五味,陈六律吕,奏五声,听明教,置离。”
孔广森补注:“离,耦也。王射以六耦,诸侯四耦,大夫士三耦。凡二人偶曰离。”
19.罗列,陈列。
晋郭璞《江赋》:“雹布馀粮,星离沙镜。”
宋姜夔《越九歌·帝舜楚调》:“瑶洒玉离,侑此桂酒。”
夏承焘校笺:“离,陈也。盛言祭品之丰盛。”参见“离卫”。
20.编辑。
唐杜牧《〈李贺歌诗编集〉序》:“常授我平生所着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二十三首。”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引》:“余少而好史,佔毕之暇,有概于心,辄书片楮投箧中。旷日弥月,駸駸数十百条……辄稍铨择,离为四篇。”参见“离磬”、“离辞”。
21.忧愁;悲哀。
《诗·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毛传:“离,忧。”
三国魏曹丕《短歌行》:“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22.差;不好。
《红楼梦》第一○八回:“别人还不离,独有琏二嫂子连模样儿都改了,说话不伶俐了。”
老舍《断魂枪》:“你不离,姓王的服了!”曹禺《日出》第三幕:“你说,这身衣服我穿着不错吧……我看也不大离。”参见“不离”。
23.迷离,模煳不清。
《易·离》:“日昃之离。”
闻一多曰:“离、罗古同字。罗之为物,质薄而半透明,凡光为罗所掩,视之朦胧如月色……‘日昃之离’之犹而也,言日西昃时迷离无光也。”见《古典新义·周易义证类纂》。
《红楼梦》第一○二回:“明明是个大野鸡飞过去了,拴儿吓离了眼,说的活像!”
24.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又为六十四卦之一,离下离上。
《易·离》:“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易·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藁。”
25.指南方。语出《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三国吴韦昭注:“正东曰震……正南曰离,为丝,为景风。”
唐杜周士《闰月定四时》诗:“葭灰初变律,斗柄正当离。”
26.《易·说卦》:“离,为火,为日。”因以“离”指太阳。参见“离晖”、“离照”。
27.《易·说卦》:“离也者,明也。”因以“离”谓明。参见“离显”。
28.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之乐名。
汉班固《白虎通·礼乐》:“故南夷之乐曰《兜》,西夷之乐曰《禁》,北夷之乐曰《昧》,东夷之乐曰《离》。”
29.古代一种大琴。
《尔雅·释乐》:“大琴谓之离,小者谓之应。”
郭璞注:“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详长短。
《广雅》曰:‘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五弦。’”邢昺疏:“琴之大者,别名离也。”
清钱曾《读书敏求记·朱长文〈琴史〉》:“窦俨上疏周世宗:凡三弦之通,七弦之琴,十三弦之筝,二十四弦之离……皆列谱录。又按《尔雅》:‘大琴谓之离。’郭注曰:‘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是琴并有二十七弦者,此所云二十四弦之离,又与不合。”
30.春秋齐国均地之法。四聚为离。
《管子·乘马》:“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
31.稻穀落地,下一年自生的稻。
《淮南子·泰族训》:“离先稻熟,而农夫耨之,不以小利伤大穫也。”
高诱注:“稻米随而生者为离,与稻相似,耨之,为其少实。”
32.后作“蓠”。参见“江离”。
33.通“篱”。
《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于藩离之外。”一本作“篱”。
《左传·昭公十三年》“请藩而已”晋杜预注:“藩,离也。”
陆德明释文:“‘离也’,依字应作篱,今作离,假借也。”
34.通“梨”。山梨。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桂椒木兰,檗离朱杨。”
郭璞注:“离,山梨也。”
35.见“流离”。
36.通“缡”、“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繫的佩巾。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妤》:“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一说衣带。
37.借指结婚。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六年》:“戊辰,金定妻亡,服内婚娶听离制。”
38.通“罗”。
39.姓。
汉有中庶子离常之。见《通志·氏族四》引汉应劭《风俗通》。
II
lì
ㄌ〡ˋ
〔《广韵》力智切,去寘,来。〕
亦作“离”。
1.丧失。
《易·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夫离其类也,故称血焉。”
王弼注:“犹未失其阴类,为阳所灭。”
《国语·周语下》:“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
韦昭注:“离,失也。名,声也。失所名。”
《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
2.去掉;弃。
《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蔬释蹻,而享膏粱。”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清李渔《慎鸾交·送远》:“鹑褐纔离,龙榜新登。”
III
lì
ㄌ〡ˋ
〔《广韵》郎计切,去霁,来。〕
亦作“离”。
1.通“丽”。附着,依附。
《易·离》:“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
《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朱熹集传:“离,月所宿也。”
《文选·张衡〈思玄赋〉》:“松乔高跱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携。”
李善注:“离,附也。”
2.见“离支”。
IV
l·
ㄌ〡ˇ
〔《集韵》辇尒切,上纸,来。〕
亦作“离”。
见“离跂”。
V
chī
ㄔ
〔《集韵》抽知切,平支,彻。〕
亦作“离”。通“螭”。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
《集韵·平支》:“螭,《说文》:‘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一说无角。’螭,或作‘离’。”参见“离玦”。
2.勐兽。
《史记·周本纪》:“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
裴駰集解引徐广曰:“此训与‘螭’同。”
《后汉书·班固传上》:“至乎三五华夏,京迁镐亳,遂自北面,虎离其师,革灭天邑。”
李贤注:“《经音义》曰:‘离与螭同。’”
VI
g·
ㄍㄨˇ
〔《字彙补》古屋切〕
亦作“离”。
山名用字。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
郭璞注:“三山名也。音穀瞀。”
阅读:1243
●離(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