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況
简体况字的笔画:7画;繁體況字筆畫:8畫。
(况,况)
kuàng
ㄎㄨㄤˋ
〔《广韵》许访切,去漾,晓。〕
“兄”的被通假字。
1.情形;景况。
《诗·大雅·桑柔》:“为谋为毖,乱况斯削。”
唐杜荀鹤《赠秋浦张明府》诗:“他日亲知问官况,但教吟取杜家诗。”
明陈大声《一枝花·夏日写怀》套曲:“纔荷叶弄清浮水面,又芭蕉分绿上晴窗,窄窄书房,自一种清闲况。”
2.比。比较。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往况今,甚可悲伤。”
《后汉书·袁绍传》:“每读其书,谓为信然,于今况之,乃知妄作。”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在魏则毛玠公方,居晋则山涛识量。以臣况之,一何辽落。”
宋苏洵《兵制》:“今家止一夫为兵,况诸古则为逸。”
3.比。比拟;比方。
宋司马光《答武功石令书》:“足下语及不肖,动辄以仲尼况之,此虽甚愚不辨菽麦之人,亦不敢当。”
《明史·文苑传二·桑悦》:“﹝桑悦﹞敢为大言,以孟子自况。”
清俞樾《诸子平议·春秋繁露一》“《春秋》之辞多所况”:“言《春秋》之辞,多以况譬而见。”
4.比。引申为推及;推测。
汉王充《论衡·桉书》:“用墨子之法,事鬼求福,福罕至而祸常来也。以一况百,而墨家为法,皆若此类也。”
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天有日月寒暑,人有瞻视呼吸,以远况近,以此推彼,人不能自知其体老少痛痒之何故,则彼天亦不能自知其体盈蹜灾祥之所以。”
5.兄。
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兄者,况也。”
清方以智《通雅·称谓》:“今江南北犹呼兄为况。”
6.水寒。
《说文·水部》:“况,寒水也。”
7.疑问代词。怎么。
《左传·昭公七年》:“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
《晋书·忠义传·韦忠》:“裴常有心託我,常恐洪涛荡岳,馀波见漂,况可临尾闾而闚沃焦哉!”
8.副词。更加。
《诗·小雅·常棣》:“嵴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歎。”
《国语·晋语一》:“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
清姚鼐《桃核研歌为庶子叶书山先生赋》:“幽辉岂非玉质薀,含芒况淬笔锋利。”
9.副词。正,恰。表示情状。
唐王昌龄《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生不胜怏怏,况是无聊,又闻夜雨。”
清顾炎武《寄刘处士大来》诗:“世路况悠悠,穷愁傥能遣。”
10.副词。恍如,彷佛。
唐元稹《酬乐天书怀见寄》诗:“况我江上立,吟君怀我诗。”参见“况乃”。
11.副词。乃,就。
宋司马光《和范景仁闻蝉》:“心闲宁感物,道合况忘年。”
12.连词。何况;况且。
《易·繫辞上》:“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汉书·司马迁传》:“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僕之不得已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閒者,鲜矣。”
《二刻拍桉惊奇》卷十:“你儿子又小,官府见了,只有可怜,决不会难为他的,况又实实是骨血,脚踏硬地,这家私到底是稳取的了。”
朱自清《笑的历史》:“你虽然曾寄给他们一半的钱,他们那里会满意!况你的寄钱,又没有定期,家里等着用,又是焦急!”
13.象声词。形容钟声。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14.通“贶”。赐予。
《国语·鲁语下》:“君以诸侯之,况使臣以大礼。”
韦昭注:“况,赐也。”一本作“贶”。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帝﹞下马再拜,谢况于天。”
清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三:“名家之言,分为三科:一曰命物之名,方圆黑白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
15.通“贶”。惠顾;光临。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
16.通“皇”。美;大。
《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
俞樾《荀子诗说》:“成与‘盛’通。”
17.通“荒”。远。参见“况古”。
18.通“怳”。参见“况瘁”。
19.姓。
明代有况锺。见《明史》本传。
阅读:1257
●況(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