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靸
靸字的笔画:12画;
s·
ㄙㄚˇ
〔《广韵》苏合切,入合,心。〕
〔《广韵》私盍切,入盍,心。〕
亦作“扱”。
1.古代小儿穿的鞋子。前帮深而覆脚,无后帮。后亦指形制与之类似的拖鞋。
唐杜荀鹤《山寺老僧》诗:“草靸无尘心地閒,静随猿鸟过寒暄。”
清黄遵宪《新嘉坡杂诗》之八:“平头拖宝靸,约指眩金钢。”
2.把鞋后帮踩在脚跟下;穿(拖鞋)。
宋吴文英《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词:“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摺:“破麻鞋脚下靸。”
《儒林外史》第十回:“他靸了一双钉鞋,捧着六碗粉汤。”
曹禺《日出》第三幕:“小东西挂在那里,烛影晃晃照着她的脚,靸着的鞋悄然落下一只。”
3.飘忽貌;轻举貌。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汩淢靸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
颜师古注:“靸然,轻举意也。”
唐薛能《舞者》诗:“慢靸轻裾行欲近,待调诸曲起来迟。”
4.乐曲中的一个乐段。
宋玉灼《碧鸡漫志》卷三:“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颠、正颠、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指、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
5.指低下的物品。亦指事之不振者。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杭州人﹞讳低物为靸,以其足下物也。”
清翟灏《通俗编·品目》:“《能改斋漫录》:唐人谓事之不振者曰踏趿。靸,即踏趿之省,字当作靸,盖以物之不佳,比照于事之不振耳。”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6.通“鈒”。参见“靸戟”。
阅读:924
●靸(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