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比
比字的笔画:4画;
I
b·
ㄅ〡ˇ
〔《广韵》卑履切,上旨,帮。〕
〔《广韵》毗至切,去至,并。〕
〔《广韵》必至切,去至,帮。〕
〔《广韵》毗必切,入质,并。〕
〔《广韵》房脂切,平脂,并。〕
1.亲近;和睦。
《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朱熹集传:“比,上下相亲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某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2.勾结。
《礼记·缁衣》:“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
郑玄注:“比,私相亲也。”
《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朱熹集注:“比,偏党也。”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
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
《明史·徐学诗传》:“内结权贵,外比群小。”
3.顺从;附从。
《荀子·儒效》:“先王之道,仁人隆也,比中而行之。”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二》:“比,顺也,从也。”
《朱子语类》卷五三:“伊川《易传·比·彖辞》有云:‘以圣人之心言之,固至诚以求天下之比,以安民也;以后王之私言之,不求下民之附,则危亡至矣。’”
4.辅助。
《易·比》:“比,辅也。”
孔颖达疏:“比者,人来相辅助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人将与之县,以比叔向。”
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二》:“‘以比叔向’者,以辅叔向也。”
《文选·陆机〈文赋〉》:“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
李善注引《周易》:“比,辅也。”
5.配合;适合。
《逸周书·大武》:“男女比。”
朱右曾校释:“比,合也。使无鳏旷。”
汉马融《长笛赋》:“心乐五声之和,耳比八音之调。”
晋陆机《演连珠》之二三:“音以比耳为美,色以悦目为欢。”
南朝梁刘勰《文心凋龙·情采》:“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
6.紧密;细密。
《诗·周颂·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吕氏春秋·达鬱》:“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
高诱注:“比,犹致也。”
毕沅校证:“谓緻密。”
7.篦子。
《急就篇》卷三:“镜奁疏比各异工。”
颜师古注:“栉之大而麤所以理鬓者谓之疏,言其齿稀疏也;小而细所以去虮虱者谓之比,言其齿密比也。皆因其体而立名也。”参见“比余”。
8.周遍。
《墨子·节葬下》:“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
孙诒让间诂:“比乎身,犹言周乎身。”
《汉书·王尊传》:“﹝匡衡﹞设不正之席,使下坐上,相比为小惠于公门之下。”
颜师古注:“比,周也。”
9.并列;排列。
《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
孔传:“干,楯也。”
孔颖达疏:“楯则并以扞敌,故言比。”
晋左思《魏都赋》:“竦峭双碣,方驾比轮。”
宋叶适《台州重建中津桥记》:“联竹比板,以斗江潮日夕之厄;尺量寸度,而当往来无穷之劳。”
10.齐同,等同。
《荀子·不苟》:“山渊平,天地比。”
杨倞注:“比,谓齐等也。”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是故钧材而好学,明者为师;比力而争,智者为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鱼模当分》:“‘鱼’之与‘模’,相去甚远,不知周德清当日何故比而同之。”
11.近;靠近。
《书·召诰》:“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
司马贞索隐:“比者,近也。”
12.相连接。
汉王充《论衡·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或诎弱缀跲,蹥蹇不比者为负。”
13.编次,排比。
《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孔颖达疏:“比五声终始,使有次序也。”
《旧唐书·经籍志上》:“篇卷错乱,难于检阅,卿试为朕整比之。”
14.副词。皆,都。
《战国策·秦策一》:“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
唐韩愈《平淮西碑》:“愬入其西,得贼将,辄释不杀,用其策战比有功。”
《新唐书·辛云京传》:“下有犯,虽丝毫比不肯贷。”
宋王溥《唐会要·论选事》:“此人至诚在公,实称所使,凡所採访七十馀人,比并闻其嘉声。”
15.副词。近日,近来。
《后汉书·宦者传·吕强》:“比穀虽贱,而户有飢色。”
晋王羲之《参军帖》:“雨蒸,比各可不?”
《北齐书·元晖业传》:“文襄尝问之曰:‘比何所披览?’”宋梅尧臣《送萧秘校》诗:“比从江南来,又从江南去。”
16.副词。连续;频频。
《战国策·燕策二》:“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鲍彪注:“比,犹连。”
《汉书·文帝纪》:“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
颜师古注:“比,犹频也。”
《新唐书·关播传》:“帝曰:‘朕比下诏求贤才,又遣使黜陟,搜逮所遗,须能者用之,若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桉·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比月以来,锋镝交加,死亡枕藉。”
17.副词。每。
《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注:“比年,每岁也。”
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凡土司贡,或比年一贡,或三年一贡。”
18.副词。先前,以前。
《吕氏春秋·先识》:“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
唐康骈《剧谈录·龙待诏相笏》:“某比不熟识于侍郎,今日见之,观其骨状,真为贵人。”
《新唐书·宇文融传》:“朕比不置左右僕射,正以公在省耳。”
19.介词。待到;等到。
《左传·庄公十二年》:“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
《史记·殷本纪》:“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百喻经·医与王女葯令卒长大喻》:“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后示王。”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果勇夫人》:“比大芳至,天大风雪,夫人冒雪抱子,泰然登程。”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虽然,教权庞大,则覆之假手于帝王,比大权尽集一人,则又颠之以众庶。”
20.介词。为;替。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杨伯峻注:“比,去声,为也。”
21.介词。与,同。
《庄子·天地》:“不推,谁其比忧!”成玄英疏:“比,与也。”
22.介词。比起……来。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
唐刘长卿《饯王相公出牧括州》诗:“缙云讵比长沙远,出牧犹承明主恩。”
《西游记》第十二回:“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
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猫比老鼠还要沉默。”
23.通“庇”。寄托。
《庄子·秋水》:“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高亨注:“按比读为‘庇’。
《方言》卷二:‘庇,寄也。’比形于天地,谓寄形于天地也。”
24.古代哈萨克族、布鲁特族(即柯尔克孜族)称其君长为比。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三:“哈萨克,古大宛地,回子一大国,称其汗曰比。”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布鲁特,回子之一种。在安集延、喀什噶尔之间。北亦与伊犁接。地广人众,称其主曰比。”
25.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
《易·比》:“比,吉。”
26.矢括,箭的入弦处。
《周礼·考工记·矢人》:“夹其阴阳以设其比,夹其比以设其羽。”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比,谓括也。”
孙诒让正义:“比,今人谓之‘扣’,所以扣弦也。”
II
b·
ㄅ〡ˇ
〔《广韵》卑履切,上旨,帮。〕
1.比较;考校。
《周礼·天官·内宰》:“比其大小与其麤良,而赏罚之。”
《周礼·地官·小司徒》:“及三年,则大比。”
《汉书·石奋传》:“是以切比闾里,知吏奸邪。”
颜师古注:“比,校考也。”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所召募人兵数既足,加之教练,三数月后,诸道客军一切可罢,比之徵发远人,利害悬隔。”
2.比方;比拟;比喻。
《诗·邶风·谷风》:“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王充《论衡·物势》:“夫比不应事,未可谓喻。”
宋沉作哲《寓简》卷十:“人以东坡为戏,不知《妖乱志》所载吴尧卿事已有此语,东坡以比程之陋耳。”
鲁迅《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施先生说我用瓶和酒来比‘文学修养’是不对的,但我并未这么比方过。”
3.类;辈。
《汉书·叙传上》:“班侍中本大将军所举,宜宠异之,益求其比,以辅圣德。”
颜师古注:“比,类也。”
《后汉书·杨赐传》:“蜺之比,无德以色亲。”
李贤注:“比,类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
《旧唐书·隐逸传序》:“卢鸿一、承祯之比所重者逃名。”
清曾国藩《送周荇农南归序》:“蔡邕、范蔚宗以下,如潘、陆、沉、任等比者,皆师班氏者也。”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上海所谓‘文人’之堕落无赖,他处似乎未见其比。”
4.类似;相类。
《史记·天官书》:“太白白,比狼;赤,比心。”
张守节正义:“比,类也。”
唐鲍溶《夏日华山别韩博士愈》诗:“迹比断根蓬,忧如长饮酒。”
5.彷效。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
杜预注:“比方善事,使相从也。”
6.用手势比画。
《红楼梦》第二九回:“因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恶和尚﹞右手执着风快的刀,在老和尚头上试一试,比个中心。”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六:“﹝张学海﹞用手比了比,说:‘起码也有四倍,唔,我看,足足有五倍!’”
7.比照;按照。
《书·吕刑》:“上下比罪,无僭乱辞。”
孔传:“上下比方其罪,无听僭乱之辞以自疑。”
曾运乾正读:“罪重者比于上刑,罪轻者比于下刑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8.特指依法议罪、拟刑。
《东观汉记·陈宠传》:“咸常戒子孙曰:‘为人议法,当依于轻。虽有百金之利,慎毋与人重比。’故世人谓陈氏持法宽。”
清恽敬《汉中知府护汉兴道邓公墓志铭》:“民周景康盗树,为树主斫颅左,旋以他事与周秉鲁争,伤腹下乃死。前政以比树主,公请复诊之.腹下伤重,罪当比周秉鲁。”
9.例;成例。
《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大小之比以成之。”
郑玄注:“已行故事曰比。”
《韩非子·有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后汉书·张敏传》:“建初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贳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比。”
《资治通鉴·汉灵帝熹平元年》:“至于卫后,孝武皇帝身所废弃,不可以为比。”
10.对着;向着。
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今跋中词意所指,直比皇上、贵妃,是敢于无君,一何至此哉!”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双喜从门背后跳出去,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儿,用盒子枪比着他。”
11.副词。本来。
《敦煌变文集·八相变文》:“比望我子受快乐,因何愁苦转悲伤?”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六:“仁矩比节使下小校,骤居内职,性好狎邪。”
12.旧时官府缉拿人犯或徵收租赋、额派人役等,定期催逼,谓之比。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差四名民壮,锁押张千、李万二人,追寻沉襄,五日一比。”
《儒林外史》第八回:“问明了各项内的馀利,不许欺隐,都派入官,三日五日一比。”
《明季北略》卷十三引明思宗《罪己诏》:“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馀。”
清梁清标《挽船曲》:“穷搜急比势如火,那知人夫不用用金钱。”
13.《诗》六义之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梁书·文学传上·锺嵘》:“因物喻志,比也。”
《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宋朱熹集传:“比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赋、比、兴,以体制言:赋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兴者托物兴辞也。”
14.周代地方的基层组织。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参见“比伍”。
15.指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数关係。亦指两个同类量,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与四之比。
16.表示比赛进行中或结束时双方得分的对比。如:场上的比分是十四比五;甲队以二比一胜了乙队。
17.姓。
汉代有比铜钳。见《后汉书·西羌传》。
III
pí
ㄆ〡ˊ
见“皋比”。
IV
p·
ㄆ〡ˇ
〔《集韵》普弭切,上纸,滂。〕
通“庀”。
治理。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一》:“敦、比皆治也……比读为‘庀’。”
《庄子·徐无鬼》:“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
郭庆藩集释引俞樾曰:“比,通作‘庀’。”
阅读:1674
●比(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