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計
简体计字的笔画:4画;繁體計字筆畫:9畫。
(计,计)
jì
ㄐ〡ˋ
〔《广韵》古诣切,去霁,见。〕
1.结算;算清。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揣高卑。”
杜预注:“计所当城之丈数也。”
《后汉书·段熲传》:“计东种所馀三万馀落,居近塞内。”
明吴廷翰《西仓储蓄记》:“计所活逮四万有奇,郡口赖以完。”
2.总计。
汉王充《论衡·论死》:“天地开闢,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计今人之数,不若死者多。”
清龚自珍《明良论三》:“累日以为劳,计岁以为阶”。
沉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现在生存的还有五个,计兄弟姊妹各一,我应当在第三。”
3.算法;算术。
《老子》:“善计,不用筹策。”
《汉书·东方朔传》:“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射御,颇读传记。”
《后汉书·冯勤传》:“八岁善计。”
李贤注:“计,筭术也。”
4.计簿。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谓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也而数览。’”高诱注:“计,簿计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越巂人任贵自称太守,遣使奉计”。
5.谓送计簿。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计于季氏。”
杜预注:“送计簿于季氏。”
6.计吏;计使。
《史记·儒林列传》:“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
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
《汉书·武帝纪》:“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颜师古注:“计者,上计簿使也。”
唐陈黯《拜岳言》:“黯自关东,随计来阙下,经华岳。”
7.考核官吏。
《周礼·天官·大宰》:“八曰官计。”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官计谓三年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前后三考而绌陟,命之曰计。”
宋王安石《上明州王司封启》:“入参省计,出拥州麾。”
8.泛指考察,审核。
《管子·八观》:“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飢饱之国可以知也。”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
《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刘昫》:“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覈其虚实。”
9.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韩非子·难言》:“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
宋陈亮《与叶丞相衡书》:“若能相与协力整齐五年,使民力稍苏,国计可倚。”
《宋史·儒林传七·真德秀》:“诸邑有累月不解一钱者,郡计赤立不可为。”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摺:“我须是他亲子姪,又不争甚家和计。”
10.计虑;考虑。
《管子·中匡》:“计得地与宝,而不计失诸侯;计得财委,而不计失百姓。”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言不计乎得失而遇善。”
唐柳宗元《祭姊夫崔使君简文》:“惟昔与君,年殊志匹,昼咨夕计,期正文律。”
孙犁《澹定集·〈文艺增刊〉更名、缩短刊期启事》:“无间寒暑,不计阴晴。”
11.估计;料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既尽飞卫之术,计天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井深数丈,计必死。”
12.计策;谋略。
《孙子·计》:“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荀子·哀公》:“故明主任计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计;计胜怒则彊,怒胜计则亡。”
宋郑思肖《张子房遇黄石公图》诗:“不知蹑足此一计,还出书中第几篇。”
老舍《四世同堂》二五:“不知是谁设的计,要把大会开得这么有戏剧性。”
13.计都的省称。
14.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如:体温计;晴雨计。
15.通“记”。参见“计挂”、“计恨”。
16.姓。
春秋越有计然。见《史记·货殖列传》。
阅读:2095
●計(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