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酢
酢字的笔画:12画;
I
zuò
ㄗㄨㄛˋ
〔《广韵》在各切,入铎,从。〕
亦作“醋”。
1.以酒回敬主人。
《诗·大雅·行苇》:“或献或酢。”
郑玄笺:“进酒于客曰献,客答之曰酢。”
宋沉辽《湖亭怀子美》诗:“忆昔榜舟乘夜月,行觞数与君相酢。”
清杨宾《柳边纪略》卷四:“宴会必子弟进食行酒,不以奴僕,客受之亦不酢。”
2.报答;应对。
《诗·小雅·楚茨》:“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毛传:“酢,报也。”
宋陆游《书感》诗:“对客辄坐睡,有问莫能酢。”
3.报祭,谢神的祭祀。
《书·顾命》:“秉璋以酢。”
孔传:“报祭曰酢。”
孔颖达疏:“酢训报也,故报祭曰酢。”
明夏完淳《湘巫赋》:“酢琼浆以缅淼兮,乘云旗以来止。”
4.通“诈”。参见“酢伪”。
II
cù
ㄘㄨˋ
〔《集韵》仓故切,去莫,清。〕
1.同“醋”。
《说文·酉部》:“今俗皆用‘醋’,以此为酬酢字。”
《梁书·孝行传·沉崇傃》:“久食麦屑,不噉盐酢,坐卧于单荐,因虚肿不能起。”
《隋书·酷吏传·崔弘度》:“宁饮三升酢,不见崔弘度。”
《新唐书·薛仁杲传》:“拔秦州,取富人倒县,以酢注鼻,或杙其隐,以求财。”
2.酸涩。
《急就篇》卷三:“酸咸酢澹辨浊清。”
颜师古注:“大酸谓之酢。”
北周庾信《小园赋》:“枣酸梨酢,桃榹李薁。”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五月初时,有(荔支)入市,色斑而味酢者,皆夜鷰橐中出也。”
阅读:1316
●酢(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