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咳
咳字的笔画:9画;
I
hái
ㄏㄞˊ
〔《广韵》户来切,平咍,匣。〕
1.小儿笑。
《礼记·内则》:“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孔颖达疏:“谓以一手执子右手,以一手承子之咳而名之。”
2.泛指笑貌。参见“咳咳”。
3.通“孩”。小儿。
《隶释·淳于长夏承碑》:“咳孤愤泣,忉怛伤摧。”
洪适释:“碑以‘咳’为‘孩’。”
4.通“阂”。阻隔。
《晏子春秋·外篇十四》:“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晏子对曰:‘有。足游浮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閒,跃啄北海,颈尾咳于天地乎。’”吴则虞集释引孙星衍云:“‘咳’与‘阂’通。”
II
ké
ㄎㄜˊ
同“欬”。
咳嗽。
《礼记·内则》:“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
唐杜甫《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举家闻若咳,为寄小如拳。”
仇兆鳌注:“《山谷别集》:‘禺属猿猴,喜怒、饮食常作咳。’今按:咳,丘盖切……欬声也。”
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许总算没有生病,孩子还有点咳,脚是全好了。”参见“咳唾”、“咳嗽”。
III
hāi
ㄏㄞ
1.语气词。用于句末。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忽听得栊门儿哑地开,急把眼儿揩,见红娘敛袂,传示解元咳!”
2.叹词。
明汤显祖《牡丹亭·写真》:“画的来可爱人也。咳,情知画到中间好,再有似生成别样娇。”
IV
gāi
ㄍㄞ
〔《集韵》柯开切,平咍,见。〕
通“侅”。
奇异,非常。
《正字通·口部》:“咳,与侅通。”
阅读:1227
●咳(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