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茇
茇字的笔画:8画;
I
bá
ㄅㄚˊ
〔《广韵》蒲拨切,入末,并。〕
〔《广韵》北末切,入末,帮。〕
1.草木根。
《淮南子·墬形训》:“凡根茇草者,生于庶草……凡浮生不根茇者,生于萍藻。”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瓜﹞熟,劁刈取穗,欲令茇长。”
石声汉注:“茇,即禾本科作物残留在地里的‘茬’。”
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予尝使北,至幽蓟,见路旁生蓟,茇甚大。”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如流水之必自源泉,卉木之茁于根茇。”
2.木名。
《山海经·中山经》:“﹝柄山﹞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
3.草名。
4.藁茇,香草名。
《山海经·西山经》:“﹝皋涂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藁茇,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郭璞注:“藁茇,香草。”
毕沅校注:“﹝藁茇﹞即藁本也;本、茇声之缓急。”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藁本》:“古人香料用之,呼为藁本香。
《山海经》名藁茇。”
5.草舍;止宿于草舍中。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泊所茇。”
郑玄笺:“茇,草舍也。”
清钱谦益《聊且园记》:“槐柏翳如,花竹分列,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也。”
6.除草。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穀》:“区中草生,茇之。”
石声汉注:“茇,这里作动词,是除茇的意思;除,即连根拔掉。”
7.用同“跋”。参见“茇涉”。
II
pèi
ㄆㄟˋ
〔《集韵》蒲盖切,去泰,并。〕
1.苕之开白花者。
《尔雅·释草》:“苕,陵苕:黄华,蔈;白华,茇。”
2.飞翔貌。参见“茇茇”。
阅读:1152
●茇(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