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屠
屠字的笔画:11画;
I
tú
ㄊㄨˊ
〔《广韵》同都切,平模,定。〕
1.宰杀(牲畜)。
《逸周书·程典》:“牛羊不尽齿,不屠。”
《楚辞·九章·惜往日》:“吕望屠于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
2.指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3.屠杀,杀戮;毁灭,毁坏。
《荀子·议兵》:“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
司马贞索隐:“按;范晔云:‘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
《汉书·项籍传》:“闻沛公已屠咸阳,羽大怒,使当阳君击关。”
晋潘岳《西征赋》:“事回泬而好还,卒宗灭而身屠。”
唐韩愈《张君墓志铭》:“前日吴元济斩东市,昨日李师道斩于军中,同恶者父母妻子皆屠死。”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近日窃闻邻郡数胜,颇得马畜,屠其栅垒,火其聚积。”
萧三《东北工农歌》:“上海吴淞一场战,闸北烧尽屠江湾。”
4.割裂;分裂。
《逸周书·周祝》:“国覆,国事,国孤,国屠,皆若之何?”孔晁注:“屠,谓人分裂也。”
5.通“瘏”。病。
《诗·豳风·鸱鴞》:“予口卒屠,曰予未有室家。”
陆德明释文:“屠,本又作瘏,音徒。”
6.用同“荼”。参见“屠毒”。
7.姓。
春秋时有屠击。见《左传·昭公十六年》。
II
chú
ㄔㄨˊ
〔《广韵》直鱼切,平鱼,澄。〕
休屠,地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北。
西晋废。
北魏复置。
隋又废。
《汉书·地理志下》:“武威郡……张掖,武威,休屠。”
颜师古注:“屠音直闾反。”
阅读:1543
●屠(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