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逃
逃字的笔画:9画;
táo
ㄊㄠˊ
〔《广韵》徒刀切,平豪,定。〕
亦作“跳”。
1.逃亡;逃跑。
《春秋·庄公十七年》:“秋,郑詹自齐逃来。”
唐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试之新城,贼遇败逃。”
曹禺《日出》第二幕:“她彷佛由里面逃出来,步伐极力地故做轻盈,笑着,喘着。”
2.逃避;躲避。
《左传·定公五年》:“申包胥曰:‘吾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为诸?’遂逃赏。”
唐韩愈《送灵师》诗:“齐民逃赋役,高士着幽禅。”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生死祸福,一定不易,精术数者,但能前知之耳,不能逃也。”
丁玲《水》一:“我一辈子经了多少灾难,都逃过了。”参见“逃躲”。
3.逃伏;逃匿。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杜佑注:“彼之众,我之寡,则当自逃守匿其形。”
王晰注:“逃,伏也。谓能倚固逃伏以自守也。”
《楚辞·大招》:“冥凌浃行,魂无逃只。”
王逸注:“逃,窜也。”
4.指藏,隐匿。
《后汉书·窦武传》:“武孙辅,时年二岁,逃窜得全。事觉,节等捕之急。
胡腾及令史南阳张敞共逃辅于零陵界,诈云已死。”
5.脱离;离开。
《左传·僖公五年》:“﹝郑伯﹞弗听,逃其师而归。”
《礼记·曲礼下》:“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郑玄注:“逃,去也。君臣有义则合,无义则离。”徐哲身《反啼笑因缘》第二回:“因为配偶的条件,总逃不出那些学问、容貌、品行、嗜好、门第、家世、职业、财产等等而已。”
6.谓弃置。
《管子·国准》:“逃械器,闭智能者,辅己者也。”
郭沫若等集校:“逃械器者,如《庄子·天地篇》之汉阴丈人、羞用桔槔而抱瓮灌圃。”
《管子·国准》:“以人御人,逃戈刃,高仁义,乘天固以安己者也。”
阅读:1673
●逃(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