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底
底字的笔画:8画;
I
d·
ㄉ〡ˇ
〔《广韵》都礼切,上荠,端。〕
1.止住;停滞。
《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着滞淫,谁能兴之?盍速行乎!”韦昭注:“戾,定也。底,止也。”
《左传·昭公元年》:“于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杜预注:“底,滞也。”
《宋史·食货志上一》:“厚其潴蓄,去其壅底。”
2.隐藏(之物)。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枹鼓铿锵,而介士奋竦。”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物乃坻伏”:“潜底,犹潜隐也。”参见“底伏”。
3.最低下的地方;物体最下的部位。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俯视崝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诗·大雅·公刘》“于橐于囊”陆德明释文引《说文》:“无底曰囊,有底曰橐。”
北周庾信《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4.引申指下层;下面。
唐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比看伯叔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
唐白居易《山游示小妓》诗:“笑容花底迷,酒思风前乱。”
5.底子;基础。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小豆》:“小豆大率用麦底。”按,此谓前一轮作物种小麦,刈麦后再于其田上种小豆。如:打底;垫底。
6.草稿,原稿。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公家文稿》:“凡公家文书之藁,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检。”
7.底细;内情。
老舍《全家福》第二幕:“是不是你心里有了点底,知道了我姐姐在哪儿了吗?”王汶石《风雪之夜》:“原来你先去摸了一下底,才上这儿来的呀!”
8.裡;裡面。
唐杜甫《哀王孙》诗:“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宋杨万里《送吴敏叔致仕》诗:“自怜病鹤樊笼底,方羡冥鸿片影寒。”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摺:“有等人道,宜扫雪烹茶在读书舍里;又道是,宜羊羔烂醉在销金帐底。”
9.旁;旁边。
唐王建《宫词》:“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
宋姜夔《解连环》词:“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
10.犹边,面。用于指示代词后,表处所。
明汤显祖《邯郸记·度世》:“这底是三楚三齐,那底是三秦三晋,更有找不着的三吴三蜀。”
11.尽头;末尾。
刘大白《卖花女》:“杏花红了,梨花白了,街头巷底声声叫。”如:年底;月底。
12.犹言这般,如此。
宋杨万里《和王才臣》诗:“生儿底巧翁何恨,得子消愁我未穷。”参见“底样”。
13.尽;极。参见“底发”、“底烦”。
14.的确;确实。
《朱子语类》卷一二六:“譬如人食物,欲知乌喙之不可食,须认下这底是乌喙,知此物之为毒,则他日不食之矣。”
15.疑问代词。何,什么。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
《北史·艺术传·徐之才》:“之才谓坐者曰:‘箇人讳底?’”唐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为吏非循吏,论书读底书?”清吴伟业《满江红·蒜山怀古》词:“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
16.指示代词。此,这。
宋无名氏《蓦山溪·梅》词:“竹篱茆舍,底是藏春处。”
金段克己《与隐之会午芹精舍酒间雨作》诗:“麦田日日起黄埃,官长忧民意不开;底是山灵相妩媚,故驱风雨过关来。”
17.通“砥”。磨刀石。
《孟子·万章下》:“《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朱熹集注:“底,与‘砥’同,砺石也。”按,底,今本《诗·小雅·大东》作“砥”。
18.通“砥”。磨砺。
《吕氏春秋·贵直》:“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
许维遹集释引孙锵鸣曰:“底、砥同。”参见“底厉”。
19.通“砥”。平。详“底属”。
20.通“胝”。足茧。
《山海经·南山经》:“其中多玄龟……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郭璞注:“底,躏也。”
袁珂校注:“底同胝,足茧也。可以为底,可以治足茧也。”
21.通“低”。参见“底下”。
22.通“抵”。参见“底死”。
23.姓。
明有底薀。见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册。
II
de
˙ㄉㄜ
1.结构助词。犹的。
《无常经讲经文》:“到家各自省差殊,相劝直论好底事。”
宋辛弃疾《夜游宫·苦俗客》词:“有箇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
2.旧时语体文中专用以表示领属关係。
巴金《初恋》:“其中有许多张她自己底像,尤其是今年二月里照的那张最可爱。”
3.结构助词。犹地。
明王敬夫《快活三·次韵赠邵晋夫归隐》曲:“疾忙底驾骊驹,隐遯在凤山馀。”
III
d·
ㄉ〡ˇ
zh·
ㄓˇ
同“厎”。
引致;达到。
《左传·昭公元年》:“底禄以德。”
杜预注:“底,致也。”底,一本作“厎”。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恽才朽行秽,文质无所底。”
阅读:2419
●底(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