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
简体尸字的笔画:3画;繁體屍字筆畫:9畫。
(参见尸)
shī
ㄕ
〔《广韵》式脂切,平脂,书。〕
1.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的人。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锺送尸,神保聿归。”
《仪礼·士虞礼》:“祝迎尸,一人衰絰奉篚哭从尸。”
郑玄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繫,立尸而主意焉。”
《公羊传·宣公八年》“祭之明日也”汉何休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
唐李华《卜论》:“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变。
战国荡古法,祭无尸。”
2.神主牌,以木为之。
《楚辞·天问》:“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王逸注:“言武王伐纣载文王木主,称太子发,急欲奉行天诛,为民除害也。”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盖文王受命伐崇,作邑于丰,武王继之,载尸以行,破商擒纣,遂成王业。”
3.立神像或神主。
《庄子·庚桑楚》:“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元揭傒斯《敕赐汉昭烈帝庙碑》:“凡有功烈于民者,宜不限以地,使天下皆得尸而祝之,以繫其尚德慕义之心。”
4.担任;承担。
《书·康王之诰序》:“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新唐书·魏玄同传》:“又尸厥任者,间非其选。”
孙中山《训练革命军人之讲演·军人精神教育》:“倘不能负此责任,坐视国家之因内扰而召外患,驯至于国亡种灭,其咎将谁尸邪?”
5.主持;执掌。
《诗·召南·采苹》:“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唐独孤及《观海》诗:“谁尸造化功,凿此天地源。”
宋王安石《老子》:“盖生者尸之于自然,非人力之所得与矣。”
明陶宗仪《辍耕录·造物有报复》:“既得罪,兄弟诛戮,家无谯类,但未知安安死所耳。静而思之,若有尸于冥冥之中者,不知造物果何如也。”
清龙启瑞《鲁隐公论》:“天下有惜其名而不足以成其事者,吾尸其事矣,不急居其名可也。”
6.主,主体。
《史记·苏秦列传》:“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司马贞索隐:“《战国策》云‘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延笃注云‘尸,鸡中主也。从谓牛子也。言宁为鸡中之主,不为牛之从后也。’”按,今本《战国策·韩策一》作“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汉书·扬雄传下》:“胥靡为宰,寂寞为尸。”
颜师古注引李奇曰:“道化以寂寞为主。”
7.谓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宋司马光《辞门下侍郎第二札子》:“岂可以污高位,尸重任,使朝廷获旷官之讥,微臣受窃位之责?”
8.享;居。
《文子·符言》:“老子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倍道而任己。”
宋叶适《奏议·纪纲二》:“虽然,藩镇尸士卒之上,而士卒依藩镇以为名。”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谢忠愍公保卫天津》:“厥后谢公独尸其名者,则以其慷慨激发,愿为前驱,成功指顾,旋以杀贼捐躯,合于能御大患以死勤事则祀之义。”
9.尸体。
《易·师》:“六三,师或舆尸,凶。”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破棺裸尸,掠取金宝。”
唐韩愈《顺宗实录四》:“亲与弟舁尸以归,葬于其居之侧。”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一:“法院通知家属去收尸。”
10.谓如尸体一般。
《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容。”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偃卧四体,布展手足,似死人也。”
11.谓陈尸示众。
《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
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赵持满﹞遂死狱中,尸于城西,亲戚莫敢视。”
宋苏舜钦《推诚保德功臣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密发卒尽捕得百馀人,尸于市,郡中震肃,讫公去不复有盗。”
梁启超《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奖群盗为义民,尸邻使于朝市。”
12.收尸。
《战国策·齐策五》:“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虽若有功也,军出费,中哭泣,则伤主心矣。”
《穀梁传·僖公三十三年》:“我将尸女于是。”
范宁注:“尸女者,收女尸。”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勳被三创,前阵多死。
勳使人书木表曰:‘使国家尸我于此!’”
13.舒展。
唐柳宗元《贞符》:“尸其肌肤,以达于夷途。”
14.詈词。
《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琅玡人》:“左右一人语曰:‘俗尸何痴!此间三年是世中三十年。’”
15.通“夷”。
《淮南子·墬形训》:“西方有形残之尸,寝居直梦,人死为鬼。”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一》:“尸、夷古字通。金文凡言蛮夷之‘夷’,均作‘尸’……西方有形残之夷,与上句东方有君子之国对文。”
16.姓。
战国有尸佼。
简体尸字的笔画:3画;繁體屍字筆畫:9畫。
(尸,尸)
shī
ㄕ
〔《广韵》式脂切,平脂,书。〕
人或动物死后的躯体。
《孙子·图国》:“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
汉张衡《西京赋》:“睚眦虿芥,尸僵路偶。”
《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惟有防风氏后至。
禹怒而斩之,弃其尸于原野。”
阅读:2074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