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伏字的笔画:6画;
I
fú
ㄈㄨˊ
〔《广韵》房六切,入屋,秦。〕
1.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
《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姦心,行不免乎姦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孔颖达疏:“寝,卧也。伏,覆也。卧当或侧或仰而不覆也。”
2.泛指躺、卧。
《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晋潘岳《杨荆州诔》:“伊君临终,不忘忠敬,寝伏床襚,念在朝廷。”
3.匍匐在地;身子前倾靠在物体上。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季孙练冠、麻衣,跣行,伏而对曰:‘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
《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歎曰:‘甚矣,由之难化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伏櫺槛而頫听,闻雷霆之相激。”
薛综注:“伏,犹凭也。”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黎氏宗族,百姓出迎,伏道左。”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唐仲笙看见冯永祥伏在桌子上,轻轻点头。”
4.居;栖身。
《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左传·定公四年》:“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杜预注:“伏,犹处也。”
5.隐藏;埋伏。
《诗·小雅·正月》:“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清唐甄《潜书·受任》:“凡用兵之道,危伏于安,安伏于危。”
茅盾《色盲》:“我只能称为精神上的色盲,这里就伏着我的苦闷的根源。”
6.伏兵。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
《太平天国资料·畿辅平贼纪略》:“追兵直扑西门,贼于林丛中设伏。”
7.退隐,隐居。
《逸周书·史记》:“昔者曲集之君,伐智而专事强力,而不信其臣,忠良皆伏。”
汉刘向《九叹·怨思》:“恐登阶之逢殆兮,故退伏于末庭。”
8.保持;怀。
《楚辞·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因前圣之所厚。”
南朝梁江淹《恨赋》:“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9.降低;低落。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云阴解駮,日光穿漏,波伏不兴。”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二山之西,高峰渐伏。”如:此起彼伏。
10.置于軷壤之上的祭祀牲体。古代軷祭(祭行道之神)时,王者之车从其上轹而行之。
《周礼·秋官·犬人》:“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伏,谓伏犬,以王车轹之。瘗,谓埋祭也。”
孙诒让正义:“谓磔犬伏于軷壤(在庙门外之西),以王车轹之而行也。”
11.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之。
《史记·三王世家》:“臣青翟、臣汤、博士臣将行等伏闻康叔亲属有十。”
三国魏曹植《献璧表》:“臣闻玉不隐瑕,臣不隐情。伏知所进非和氏之璞。”
唐独孤及《谢濠州刺史表》:“臣伏奉今年五月一日敕,授臣使持节濠州诸军事,濠州刺史。”
《清史稿·简纯亲王传》:“伏祈效法太祖、太宗,时与大臣详究政事得失,必商榷尽善。”
12.通“服”。佩服;服气。
《史记·项羽本纪》:“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唐陈子昂《唐水衡监丞李府君墓志铭》:“缙绅高其才,烈士伏其义。”
《初刻拍桉惊奇》卷三一:“侯元口虽应着,心里不伏。”
13.通“服”。谓使人佩服。
唐韩愈《考功员外卢君墓铭》:“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学伏一世。”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吴门石琢堂殿撰韫玉以文章伏一世。”
14.通“服”。降服;屈服;服从。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故北狄不伏,中国不得高枕也。”
《后汉书·乌桓传》:“乌桓自为冒顿所破,众遂孤弱,常臣伏匈奴,岁输牛马羊皮。”
唐胡曾《李陵台》诗:“英雄不伏蛮夷死,更筑高台望故乡。”
宋王明清《挥麈录馀话》卷二:“俊道:‘恐军中不伏者多。’张太尉道:‘谁敢不伏?傅选道伏我不伏?’”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假似那陈州百姓不伏我呵,我可怎么整治他?”
15.通“服”。制伏。
唐韩愈《择言解》:“火既我灾,有水而可伏其焰。”如:降龙伏虎。
16.通“服”。习惯;适应。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
《水浒传》第七八回:“近因炎热,军马不伏水土。”
17.通“服”。承受;承当。
《诗·小雅·雨无正》:“捨彼有罪,既伏其辜。”
《左传·庄公十四年》:“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
汉班彪《王命论》:“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
18.通“服”。归,隶属。
《西游记》第二七回:“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
19.通“复”。返回。参见“伏魄”。
20.车前横木。
《史记·酷吏列传》:“与汲黯俱为忮,司马安之文恶,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伏。”
司马贞索隐:“伏,车轼也。”
21.时令名。指伏日。有初伏、中伏、末伏三伏。
《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
李贤注引《汉官旧仪》:“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
晋潘岳《在怀县作》诗:“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五代五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冰山避暑》:“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坐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
温传昭《晴转多云,有雷雨》:“刚入伏的红太阳,晒得土路发烫。”
22.古代亦指伏日中祭祀的一天。参见“伏腊”。
23.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详“伏特”。
24.姓。
汉有伏生,名胜。见《史记·儒林列传》及裴駰集解。
II
fù
ㄈㄨˋ
fú
ㄈㄨˊ
〔《广韵》扶富切,去宥,奉。〕
1.指禽鸟孵卵。
《庄子·庚桑楚》:“越鸡不能伏鹄卵。”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渐化为雄。”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杂记下》:“静虚己接对,仍留帝宿,夜设粥无鲑,新伏鹅卵,令煮为肴。”
《广韵·去宥》:“伏,鸟抱子,又音服。”
2.量词。用作时间单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玉鹑健啄,则起如翔鹤以击之,进退颉颃,相持约一伏时。”按:一伏时,指家禽生蛋持续的时间。
阅读:3347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