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
律字的笔画:9画;
lǜ
ㄌㄩˋ
〔《广韵》吕卹切,入术,来。〕
1.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製成的定音仪器。以管的长短确定音阶高低。亦用作测候季节变化的仪器。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郑玄注:“律,候气之管,以铜为之。”
孔颖达疏:“按司农注《周礼》云:阳律以竹为管,阴律以铜为管,郑康成则以皆用铜为之。”
唐李山甫《秋》诗:“邹家不用偏吹律,到底荣枯也自均。”
元锺嗣成《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佳兴·冬》曲:“律应黄锺,绣线添红。”
2.乐律;音律。古人按音阶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书·舜典》:“声依永,律和声。”
孔传:“律谓六律六吕。”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
3.节气;时令。古人以律与曆附会,用十二律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其说始于《吕氏春秋》。
唐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诗:“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
宋玉英《浪淘沙》词:“塞上早春时,煖律犹微。”
明刘基《寒夜》诗:“风物自应随律转,霜髯争得见春消。”参阅清崔述《补上古考信录》卷上。
4.法纪;法令;规则。
《易·师》:“师出以律,否臧凶。”
孔颖达疏:“律,法也。”
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然本末之强弱适均,视乎时势之变通为律。”
5.爵位的等级。
《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陈澔集说:“应氏曰:律者,爵命之等。”
6.遵循;取法。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左传·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公诔之曰:‘……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杜预注:“律,法也。言丧尼父,无以自为法。”
唐刘禹锡《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诗:“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
清王夫之《读四书说大全·中庸第三十章》:“故‘祖述’、‘宪章’、‘上律’、‘下袭’者,道也;其为斟酌帝王律天袭地之统纪,以咸宜而不息者,德也。”
7.约束。
《尉缭子·战威》:“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盖人心不同,所见各异,虽圣人不能律天下之人尽弃其学而学焉。”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
8.诗的格律。
唐杜甫《又示宗武》诗:“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沉宋而下,法律精切,谓之律。”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诗之有律,非特近体为然也,即古体亦有之。”
9.指格律诗。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展转至晓,乃赋一律。”
明王思任《〈李贺诗解〉序》:“唐以律取士,犹今日之时文也。”如:五律;七律。
10.衡量;比照。
宋陈亮《变文法》:“而科举之文,一切听其所自为,有司以一时尺度律而度之,未尝变其格也。”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二》:“谈玄说妙,听者茫然,而律其所行,颠倒错缪者十八九,此亦何用于世哉!”清何琇《樵香小记·钧金束矢》:“钧金束矢之制,儒者所疑,此以后世律三代也。”
11.治理;处治。
宋叶适《宋故孟夫人墓志铭》:“信安王以恭俭律家,夫人尤勤苦敬顺,事夫训子,率用寒素。”
清柯超《辛壬琐记》:“王抚军传文庆至省,欲律以军法。”
12.梳理;爬梳。
《荀子·礼论》:“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
杨倞注:“律,理髮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大小麦》:“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缘以棘柴律土壅麦根。”
13.见“律律”。
14.佛教持守的戒律。
唐张籍《律僧》诗:“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参见“律行”。
15.佛教指讲解戒律的房舍,即律院。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大相国寺旧有六十馀院,或止有屋数间,簷庑相接,各具庖爨,每虞火灾,乃分东西,各为两禅两律。”参见“律院”。
16.通“垒”。
《艺文类聚》卷八六引汉应劭《风俗通》曰:“《黄帝书》称上古之时,有兄弟二人,荼与鬱律。”今本《风俗通》作鬱垒。垒、律古音声相近。参见“律魁”。
17.同“硉”。从高处推石而下。
《文选·枚乘〈七发〉》:“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
李善注:“律当为硉。”
18.姓。
汉代有律子公。见《姓苑》。
阅读:2081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