慝
慝字的笔画:14画;
I
tè
ㄊㄜˋ
〔《广韵》他德切,入德,透。〕
“式”的被通假字。“匿”的今字。
1.邪恶。
《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
孔传:“慝,恶。”
孔颖达疏:“自负其罪,自引其恶。”
《国语·鲁语上》:“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
韦昭注:“慝,恶也。”
唐韩愈《平淮西碑》:“肃宗、代宗,德祖、顺考,以勤以容;大慝适去,稂莠不薅。”
清陈梦雷《抒哀赋》:“余躬之载诞兮,皇降衷其犹弗慝。”
2.指恶人。参见“慝作”。
3.灾害;祸患。
《国语·晋语八》:“蛊之慝,穀之飞实生之。”
韦昭注:“言蛊之为恶害于嘉穀。”
《旧唐书·陆贽传》:“太上消慝于未萌,其次救失于始兆,况乎事情已露,祸难垂成,委而不谋,何以制乱?”
4.阴气。
《左传·庄公二十五年》:“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
杜预注:“慝,阴气。”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慝谓阴爻也,冬至阳爻初起,故曰复。”
5.瘴气蛊毒之类。
《周礼·地官·土训》:“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
郑玄注:“地慝,若障蛊然也。”
6.禁讳的语言。
《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
郑玄注:“方慝,四方言语所恶也。”
7.通“忒”。变更;差失。
《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
马瑞辰通释:“慝,当为忒之同音假借。”
《国语·周语下》:“若视听不和……于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转易之名,有过慝之度。”
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上》:“此慝字当读为忒。忒,差也。”
《汉书·王嘉传》:“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僭慝。”
II
nì
ㄋ〡ˋ
〔《集韵》昵力切,入职,娘。〕
隐匿。
《集韵·入职》:“慝,隐惰饰非曰慝。”参见“慝怨”。
阅读:1076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