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
伸字的笔画:7画;
shēn
ㄕㄣ
〔《广韵》失人切,平真,书。〕
1.伸开,挺直。
《淮南子·氾论训》:“夫绳之为度也,可卷而伸也。”
《淮南子·氾论训》:“时屈时伸,卑弱柔和如蒲韦。”
汉枚乘《七发》:“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
宋岳飞《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天下愚夫愚妇莫不疾首痛心,愿得伸锄奋梃以致死于敌。”
2.扩展;扩大。多用于抽象事物。
《易·繫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孔颖达疏:“引而伸之者,谓引长八卦而伸尽之。”
《战国策·秦策四》:“是王不用甲,不伸威,而出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
3.展现;抒。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已到诏不违雅素,并敕立祠观,以伸曩怀。”
4.尽;竭尽。
《管子·七臣七主》:“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声。”
尹知章注:“伸,谓放恣也。”
《三国志平话》卷中:“曹操亦伸礼而待关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
5.使事物不被歪曲;情理得直。
《宋史·韩绛传》:“帝惊曰:‘此小事,何必尔?’对曰:‘小事尚不得伸,况大事乎?’”
6.申述;陈述;表白。
《淮南子·氾论训》:“而风气者,阴阳相捔者也,离者必病,故託鬼神以伸诫之也。”
唐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7.和乐貌。参见“伸伸”。
8.姓。
阅读:1834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