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
简体损字的笔画:10画;繁體損字筆畫:13畫。
(损,损)
s·n
ㄙㄨㄣˇ
〔《广韵》苏本切,上溷,心。〕
“扻”的今字。
1.减少。
《墨子·七患》:“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
晋陆机《辨亡论下》:“屏气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
宋曾巩《再议经费札子》:“皇祐、治平郊费之端多于景德者,可考而知,然后议其可罢者罢之,可损者损之。”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冗,政出多门,转相猜忌,请损之。”
叶圣陶《线下·潘先生在难中》:“他起好草稿,往复看了三遍,觉得再没有可以增损的。”
2.谓病情减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良久小损。”
唐韩愈《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董公行状》:“上喜曰:董某疾且损矣。”
宋叶适《故大宗丞高公墓志铭》:“而母杨夫人忽病,谒医久未损。”
3.损害;伤害。
《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
唐韩愈《寒食日出游》诗:“自然忧气损天和,安得康强保天性。”
《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李社长不悔婚姻事,刘晚妻欲损相公嗣。”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娘作了主,他不好损娘的面子,只好答应了。”
4.指害处。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常食之物》:“枣百益一损,梨百损一益。”
5.丧失;损失。
《商君书·慎法》:“君人者不察也,以战必损其将,以守必卖其城。”
三国魏曹丕《与锺大理书》:“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
《水浒传》第一一二回:“关胜见损了二将,心中忿怒,恨不得杀进常州。”
6.毁,坏。
《淮南子·说山训》:“小人之誉反为损。”
高诱注;“损,毁也。”
前蜀薛昭薀《谒金门》词:“春满园,迭损罗衣金线。”
宋史达祖《杏花天》词之三:“栖莺未觉花梢颤,踏损残红几片。”
7.降抑;克制。
《易·繫辞下》:“损以远害,益以兴利。”
孔颖达疏:“自降损脩身,无物害己,故远害也。”
《荀子·宥坐》:“勇力抚世,守之以法;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妇,郭泰宁女,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干豫人事,夷甫患之而不能禁……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卿不可。’郭氏小为之损。”
宋王禹偁《答晁礼丞书》:“某褊狷刚直为众所知,虽强损之,未能尽去。”
8.六十四卦之一,兑下艮上。
《易·损》:“象曰:‘山下有泽,损。’”王弼注:“山下有泽,损之象也。”
孔颖达疏:“泽在山下,泽卑山高,似泽之自损以崇山之象也。”
9.对别人来信、赠诗或馈物的敬辞。意谓损及对方而劳惠赠。
晋刘琨《答卢谌诗并书》:“损书及诗,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郗嘉宾钦崇释道安德问,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
道安答直云:‘损米。’愈觉有待之为烦。”参见“损辱”。
10.刻薄;恶毒。
朱自清《论无话可说》:“法国俗语‘无话可说’竟与‘一切皆好’同意。呜呼,这是多么损的一句话,对于我,对于我的时代!”陈建功《丹凤眼》:“食堂里卖饭的姑娘们,矿灯房里发灯的姑娘们,没有不怕他的,他太损呀。”
11.指用尖刻的话挖苦人。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四章:“有时候,我看他吹气冒泡儿,损他几句,他也不生气。”
《小说选刊》1981年第12期:“可你非但不帮助我,还泼冷水,老是损我,伤我的自尊心。”
12.副词。犹煞、极。用于动词后表程度之深。
唐李商隐《杂纂》:“闷损人:请贵客不来;恶客不请自来;被醉人缠住不放。”
宋李清照《玉楼春》词:“道人憔悴春窗低,闷损阑干愁不倚。”
元乔吉《四块玉·咏手》曲:“掠翠颦,整髻云,可喜损。”
13.中医学所称的一种病危脉象。
汉张仲景《伤寒论·平脉法》:“惵卑相搏名曰损。”
成无己注:“损者,五藏六府之虚惙也。卫以护阳,荣以养阴,荣卫俱虚,则五藏六府失于滋养致俱乏,气虚惙也。”
《难经·经络大数》:“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谓损之脉也。”
14.指身体亏虚。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至于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
阅读:1467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