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
1.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汉书·叙传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宪章六学,统壹圣真。”
唐韩愈《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王公神道碑铭》:“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清黄遵宪《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斯文一脉比传灯,亦赖儒僧延不坠。”
2.特指文学。
南朝梁锺嵘《<诗品>序》:“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
3.儒士;文人。
《后汉书·应劭传》:“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唐杜甫《壮游》诗:“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请来相见何碍。”
钱锺书《猫》:“经过几番盘算,他想先动手着作,一来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着作也可以做官。”
4.此文;此诗。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宋苏轼《石鼓歌》:“何人作颂比《嵩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5.文雅。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摺:“一生村鲁,不尚斯文。”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相公说得,老汉就说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说他一回。”
梁斌《红旗谱》四一:“她斯文礼貌地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江涛面前,一杯放在嘉庆面前。”
阅读:1171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