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審

简体审字的笔画:8画;繁體審字筆畫:15畫。

(审,审)

shěn

ㄕㄣˇ

〔《广韵》式荏切,上寝,书。〕

1.详细;仔细。

《书·顾命》:“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

孙星衍疏:“《说文》云:‘详,审议也。’审亦为详。”

南朝宋何承天《达性论》:“事简则不扰,不扰则神明灵,神明灵则谋虑审。”

《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人生在世审思量,暂时吵闹有何妨;大众志心须淨听,先须孝顺阿耶娘。”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小人无罪,怀宝其罪,筹之审矣,非所愿也。”

2.详究;细察。

《书·说命上》:“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摺:“我恰纔觑了他面目,审了他脉息,你摸他这半身子如火相似,他害的是热病。”

明张煌言《上延平王书》:“窃闻举大事者,先在人和;立大业者,尤在地利……则人和地利,审之不可不精也。”

鲁迅《坟·人之历史》:“环世界一周,历审生物,因悟物种所由始。”

3.慎重。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

《吕氏春秋·音律》:“修别丧记,审民所终。”

高诱注:“审,慎。”

《韩非子·存韩》:“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

宋王安石《上蒋侍郎书》:“时未可而进,谓之躁,躁则事不审而上必疑。”

4.察知;知道。

《墨子·小取》:“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生闻此言,审其为鬼,亦无所惧。”

管桦《怕水的人》:“自古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早脱下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

5.真实。

《战国策·秦策一》:“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臣实得报,恐未审,候旦夕得其详,方议奏闻,乞自宽圣虑。”

6.明白;清楚。

《公孙龙子·白马》:“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

《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冲》:“当局称迷,傍观必审。”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鬼贵音近,或鬼呼先生为贵人,先生听未审也。”

严复《救亡决论》:“盖非西学洋文,则无以为耳目,而捨格致之事,将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无救于亡也审矣。”

7.审问;审讯。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御史听罢,喝散众人,明日再审。”

《三侠五义》第二七回:“包公听了‘星主’二字,便想起,‘当初审乌盆,后来又在玉宸宫审鬼冤魂,皆称我为星主。’”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九章:“下午审过的那几个,同时处决!”

8.指询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十一娘亦审里居。女答言:‘妾封氏,第三,近在邻村。’”

9.审查;审核。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凤宁徽》:“其派丁多,故其审户不得不密。”如:审计监督。

10.古代计算羽毛的量词。犹束。

《周礼·地官·羽人》:“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縳。”

郑玄注:“审、抟、縳,羽数束名也。”

11.通“渖”。水深处。

《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一说,审当为“蟠”,又作“潘”。水回旋处。见陆德明释文。

12.副词。确实,果真。

《管子·小称》:“审行之身毋怠,虽夷貉之民,可化而使之爱;审去之身,虽兄弟父母,可化而使之恶。”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审能如此,乃圣主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审如是,乘乃不特始创七体,且亦肇开五古者矣。”

13.姓。

汉有审食其。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阅读:968

●〖汉字〗審(拼音版)

●〖汉字〗審(繁體版)

⇚前一个汉字:寪

⇛后一个汉字:寨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