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
匾字的笔画:11画;
bi·n
ㄅ〡ㄢˇ
〔《广韵》方典切,上铣,帮。〕
〔《集韵》补典切,上铣,帮。〕
1.同“扁”。形体的厚度比长度与宽度小;不圆。
《古尊宿语录》卷二二:“乌鸡走入鹅群,鸭儿冻得觜匾。”
《水浒传》第五回:“﹝鲁智深﹞只拿了桌上金银酒器,都踏匾了,拴在包里。”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龙﹞尾匾而阔,至末渐纤,在似蛇似鱼之间。”
2.引申为不像样子,不成器。
田汉《关汉卿》第五场:“你真把那孩子看匾了。她可是旦、末不挡,我们这个班子人少戏多,每个人什么都得会。”
3.匾额。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那庙门挂一块‘三圣祠’的匾。”
艾青《大堰河--我的褓姆》诗:“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4.谓製匾悬挂。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
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匾于小亭以翫之,号为萧斋。”
5.一种圆形平底、边框很浅的竹器。如针线匾、养蚕团匾。
6.方言。谓把裤脚、衣袖等向上摺迭。参见“匾扎”。
阅读:1049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