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盗

盗字的笔画是:11画

简体盗字的笔画:11画;繁體盜字筆畫:12畫。

(盗,盗)

dào

ㄉㄠˋ

〔《广韵》徒到切,去号,定。〕

1.偷窃;劫掠。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史记·高祖本纪》:“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新唐书·郭知运传》:“吐蕃将坌达延、乞力徐寇渭源,盗牧马。”

2.引申为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

《庄子·胠箧》:“﹝田成子﹞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后汉书·黄琼传》:“处士纯盗虚声。”

宋司马光《论夏令公谥第二状》:“若有不令之臣,生则盗其禄位,死则盗其荣名。”

《明史·崔景荣传》:“魏忠贤盗国柄。”

3.侵犯。

《史记·酷吏列传》:“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参见“盗边”。

4.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

《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淮南子·人间训》:“秦牛缺径于山中而遇盗,夺之车马,解其橐笥,拖其衣被。”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三:“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清袁枚《赠编修蒋公适园传》:“遇盗许昌,两骑截路中,五人行劫。”

胡小石《夜闻捕盗》诗:“大盗脍万肝,窃钩复何数。”

5.谗佞的人。

《诗·小雅·巧言》:“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郑玄笺:“盗,谓小人也。”

孔颖达疏:“盗窃者必小人,谗者亦小人,因以盗名之。”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息夫、董贤,主以为忠,天以为盗。”

6.指欺世惑众的人。

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弈、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其矫诈脩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

7.对反叛者的贬称。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

李贤注:“大盗,谓王莽篡位也。”

《旧唐书·代宗纪论》:“自三盗合从,九州羹沸……人不聊生。”三盗,指安禄山、史思明、僕固怀恩。

《宋史·徽宗纪四》:“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

清汤右曾《澄海楼》诗:“大盗移国明社墟,澒洞烟尘昏六幕。”

8.指外来入侵者。

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危事》:“臣愚不习边事,窃谓甘州宜便加兵,内得营农,外得防盗。”

9.杀人者;刺客。

《尉缭子·武议》:“杀人之父兄,盗也。”

《旧唐书·代宗纪》:“丁卯夜,盗杀李辅国于其第,窃首而去。”

宋洪迈《容斋五笔·白居易出位》:“去年六月,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

元姚燧《唐州知州杨君墓志铭》:“自盗杀阿合马后,桑葛使总制院。”

清赵翼《陔馀丛考·窃人着述》:“宋之问从刘希夷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句不得,遂使人以计杀之,则窃书贼而并为盗矣。”

10.私通。

《汉书·陈平传》:“闻平居家时盗其嫂。”

颜师古注:“盗,犹私也。”

《新唐书·刘武周传》:“久之,盗仁恭侍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韦公子》:“盗婢私娼,其流弊殆不可问。”

章炳麟《訄书·别录乙》:“又好色,尝盗良家子。”参见“盗嫂”。

11.逃避。参见“盗税”。

12.篡夺。

《新唐书·祖君彦传》:“﹝王世充﹞已自欲盗隋。”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序》:“司马盗魏,嵇绍忠。”

章炳麟《客帝匡谬》:“梅福之讼王章也,见新室盗汉之朕而塞之也。”

13.窃据。

《新唐书·薛举传》:“举父子盗陇西五年灭。”

宋洪迈《容斋随笔·地险》:“刘表居荆州,吕布盗徐。”

宋陆游《出塞》诗之四:“小丑盗中原,异事古未有。”

章炳麟《客帝匡谬》:“盗沃土于中夏而食其赋税。”参见“盗据”。

14.私下;暗中;非法。

《史记·佞幸列传》:“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夜,伺其寝后,盗照视之。”

唐李翱《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前节度使殁,掌印吏盗授人职百数。”

《新唐书·食货志三》:“汴宋节度使春夏遣官监汴水,察盗灌溉者。”

15.浅色或杂色。

清方以智《通雅·衣服》:“凡言窃、言盗,皆借色、浅色、间色也。”参见“盗骊”。

阅读:1381

●〖汉字〗盗(拼音版)

●〖汉字〗盜(繁體版)

⇚前一个汉字:眦

⇛后一个汉字:盖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