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孝字的笔画:7画;
xiào
ㄒ〡ㄠˋ
〔《广韵》呼教切,去效,晓。〕
1.祭,祭祀。
《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史记·夏本纪》:“﹝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2.孝顺,善事父母。
《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汉贾谊《新书·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孽。”
《旧唐书·列女传·李德武妻裴氏》:“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有钱的不孝父母,像我这穷人,要孝父母又不能,真乃不平之事。”
3.谓孝道。
《书·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
孔颖达疏:“追行孝道于前世文德之人。”
《孝经·庶人》:“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唐玄宗注:“始自天子,终于庶人,尊卑虽殊,孝道同致。”
晋李密《陈情表》:“伏望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变动的原因》:“君臣关係的‘忠’,完全是父子关係的‘孝’的放大体。”
4.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
《孝经·天子》:“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汉书·贾山传》:“故以天子之尊,尊养三老,视孝也。”
清汪远孙《国语发正·楚语上》:“孝,亦善德之通称,非指事亲言之。”
5.指居丧。
汉蔡邕《陈政要七事疏》:“桓思皇后祖载之时,东郡有盗人妻者亡在孝中,本县追捕,乃伏其辜。”
《北史·崔子约传》:“五岁丧父,不肯食肉。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不苦诈打扮,不甚艳梳掠;衣服尽素缟,稔色行为定有孝。”
《红楼梦》第七六回:“我倒也忘了孝未满。可怜你公公已死了二年多了!”
6.指居丧之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车骑在安西艰中,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按,时谢玄居父丧,故称谢孝。
7.指孝服、丧服。
《水浒传》第二六回:“那妇人带上孝,一路上假哭养家人。”
《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穿着重孝,出来拜谢。”
《红楼梦》第一一○回:“独看到宝钗浑身挂孝,那一种雅致,比寻常穿颜色时更自不同。”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正在纳闷,却见褚大娘子把灵前跪的那个穿孝服的少妇人搀起来。那厢那个穿孝的少年也便站起身来,还在那里握着脸擦眼泪。”
8.效法。
《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郑玄笺:“国人无不法傚之者,皆庶几力行自求福禄。”
阅读:3981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