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

ok8.org > 词典 > 泛滥

(泛滥,泛滥)

1.大水漫溢。

《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史记·河渠书》:“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宋叶适《题蔡君进书后》:“巨潦泛滥,流荡漂溺,至以滔天灭木为患。”

瞿秋白《乱弹·世纪末的悲哀》:“天在旋转着,地在震荡着,洪水泛滥着。”

2.比喻不好的事物如大水漫溢,到处都是。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其实,近一两年来,杂文集的出版,数量并不及诗歌,更其赶不上小说,慨叹于杂文的泛滥,还是一种胡说八道。”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

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订出许多条条框框,必然导致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就会泛滥起来。”

3.波动;波动貌。

《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唐沉佺期《入卫作》诗:“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这个愿望,泛滥在她心海里已不止一天了。”

4.浮游于水上。

汉司马相如《大人赋》:“奄息总极氾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氾滥兮。”

王逸注:“氾滥,犹沉浮也。”

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鸥双双以赴水,鹭轩轩而归田。赴水兮泛滥,归田兮翱翔。”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鼓棹清流,随波泛滥。”

5.谓博览而沉浸其中。

南朝梁萧统《与何胤书》:“﹝余﹞每缵阅六经,泛滥百氏,研寻物理,顾略清言。”

宋苏轼《策总叙》:“自汉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于圣人,而皆泛滥于辞章,不适于用。”

清钱谦益《祖逢阳赠浙江布政使司制》:“学问渊源乎经术,文辞氾滥于百家。”

王棻《与友人书》:“其为诗也,导源于《风》、《雅》,游泳乎《离骚》,浸淫乎汉魏,泛滥于六朝。”

6.广博;广泛。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宋苏轼《复改科赋》:“彼文辞泛滥也,无所统纪;此声律切当也,有所指归;巧拙由一字之可见,美恶溷千人而莫违。”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读史》:“其《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虫》、《五略》,为旧史之所无,以矜奇炫博,泛滥及之。”

7.指泛泛;笼统。

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铭不得曰志,然泛滥言之,则志亦包铭,而其为式,或志与铭并用,或用其一而已足,此又古今之变也。”

8.广泛流行、扩散。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元初法度犹明,尚有所惮,未至于泛滥。”

清钱谦益《<艺林汇考>序》:“类书之作,昉于六朝,盛于唐而氾滥于宋。”

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承嘉靖末苏曾氾滥之馀……顾泾阳先生独以博大宏通之才,竖大义,析微言,屹然岳立。”

9.浮泛,不切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张守节正义:“泛滥,浮辞也。”

《北史·裴叔义传》:“﹝景融﹞虽才不称学,而缉缀无倦,文词泛滥,理会处寡。”

宋叶适《应诏条奏六事》:“臣不敢泛滥条奏,苟应故常。”

明李贽《孔明为后主写管子申韩六韬》:“独儒家者流,泛滥而靡所适从。”

清黄宗羲《<明文桉>序下》:“纬真之文泛滥中尚有可裁。”

10.随便,漫不经心。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我等今来者直寻有道者耳,非浮游无着泛滥而行也。”

《朱子语类》卷一一七:“若是泛滥看过,今次又见是好,明次又见是好,终是无功夫不得力。”

11.洋溢;充溢。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那张像五彩鲜明,发出光彩,吴天宝的脸又红又亮,也泛滥着生命的光彩。”

艾青《向太阳》诗之七:“太阳的光,泛滥在街上。”

阅读:1533

●〖词语〗泛滥(拼音版)

●〖词语〗泛濫(繁體版)

⇚前一个词语:泛潋

⇛后一个词语:泛濆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