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缺
(讹缺,讹缺)
I
亦作“讹阙”。
错误、残缺。
《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于秦而复出于汉,其师传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讹阙”。
宋陆游《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阙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元袁桷《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朱珪《<雁门集>序》:“露萧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于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讹缺,将重刻之,而质之于予。”
II
亦作“讹阙”。
错误、残缺。
《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于秦而复出于汉,其师传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讹阙”。
宋陆游《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阙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元袁桷《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朱珪《<雁门集>序》:“露萧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于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讹缺,将重刻之,而质之于予。”
阅读:1103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