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
磨字的笔画:16画;
I
mó
ㄇㄛˊ
〔《广韵》莫婆切,平戈,明。〕
1.磨治;摩擦。
《诗·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唐韩愈《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
清孙枝蔚《春日读书》诗之二:“床头双短剑,今夜更须磨。”
2.磨刀石。参见“磨砻砥砺”。
3.研讨;观摩。
汉刘向《说苑·建本》:“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
汉扬雄《法言·学行》:“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4.磨练。
《后汉书·韦彪传》:“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其所以磨之故也。”
李贤注:“言古之用贤皆磨砺选练,然后用之。”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惫心罢精,磨以岁月。”
杨朔《鸭绿江南北》:“他已经五十六岁,多年的苦难磨得他像石头一样顽强。”
5.救治。参见“磨昏抉聩”。
6.折磨。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摺:“那里也恶人自有恶人磨,这的是强中更遇强中手。”
《二刻拍桉惊奇》卷九:“世间好事必多磨,缘未来时可奈何。”
清孙枝蔚《怀阎百诗就医京口》诗:“苦忆淮阴阎伯子,近来脾病太相磨。”
沙汀《困兽记》二七:“好,我知道你居心磨死我的!”
7.磨难;灾难。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三姑尖,《初学记》引《舆地志》亦谓之灵山。山多石,三年一遇野火尽烧,故老谓之三姑磨。
《新安志》云:‘若非磨年,百姓放火,辄有雨灭之。’按磨读折磨之磨,佛家谓之魔劫,神仙谓之厄会,皆以年纪也。”参见“磨劫”。
8.拖延。
宋苏轼《答李琮书》:“赵充国征先零,邓训征羌及月支胡,皆以计磨之,数年乃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九:“这样表面上先打起锣鼓来,实际上慢慢地细细地磨,政府能有啥意见?”
9.纠缠。
《西游记》第十八回:“天那!还吃得有多少哩!只这一个怪女婿,也被他磨慌了!”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你道他因甚的笑将起来?原来他因被这位新娘磨得没法儿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二:“他接过钱去,又磨着大嫂给添了八毛,凑足三块。”
10.磨灭。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唐韩愈《送穷文》:“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奴家香君,被捉下楼,叫去学歌,是俺烟花本等,只有这点志气,就死不磨。”
郭小川《忆延安》诗:“再久的时光哟,也磨不掉心中的延安!”
11.消耗时间。
《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这人们也都磨了这几昼夜,都也乏了。”
叶紫《校长先生》:“整个上午的时间,就在这样的无聊、痛苦和焦灼的等待之中,一分一分地磨过去了。”
12.通“摩”。接触;迫近。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磨苍天,来下谢少年。”一本作“摩”。
唐韩愈《刘生》诗:“青鲸高磨波山浮,怪魅炫曜堆蛟虯。”
13.通“摩”。抚弄。参见“磨娑”、“磨弄”。
14.通“摩”。指耕田后将土壤弄碎耙平的农作。
陈残云《香飘四季》第三三章:“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面的香港人全不合适。”
15.见“磨翻”。
16.用同“馍”。参见“磨磨”。
17.见“磨陀”。
18.用同“么”。助词。表示疑问、祈使。
《敦煌曲子词·凤归云》:“锦衣公子见,垂鞭立马,肠断知磨?”南唐张泌《江城子》词之二:“好是问他来得磨?和笑道:莫多情。”
《中国语文》1958年第6期:“在话本小说中有写成‘么’的,也有写成‘磨’的。‘磨’也有表示祈使语气的,与今语‘吧’同,现北方方言中尚保留着。”
19.姓。
明有磨继辅。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僻姓》。
II
mò
ㄇㄛˋ
〔《广韵》摸卧切,去过,明。〕
1.用两个圆石盘做成的弄碎粮食的工具。
《墨子·天志中》:“以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
清张岱《陶庵梦忆·目莲戏》:“凡天地神祇、牛头马面、鬼母丧门、夜叉罗刹、锯磨鼎镬……一似吴道子《地狱变相》。”
《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顾氏﹞专常借人家磨使,他两扇磨一齐掇着径走。”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你拿笤帚来扫磨子吧,我帮你套上。”参见“磨石”
2.用磨碎物。
清张岱《陶庵梦忆·天童寺僧》:“余遍观寺中僧匠千五百人,俱舂者、碓者、磨者……狰狞急遽,大似吴道子一幅《地狱变相》。”
赵树理《杨老太爷》:“吃过了饭,铁蛋的妈妈给铁蛋安排日程:‘今天夜里淘一点麦子,明天前晌晒晒,后晌磨磨,后天蒸几笼馒头。’”曹禺《日出》第三幕:“你磨成灰,我也认识你。”
3.摇;挥动。
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夜风一何喧,杉桧屡磨颭。”
《雍熙乐府·〈斗鹌鹑〉》套曲:“磨旗帜,忙收队伍;击金钲,聚点兵卒。”
《西游记》第二一回:“又见那洞前有一个小妖,把个令旗磨一磨。”
4.转移;掉转。
《西游记》第二十回:“孙大圣停云慢步,猪悟能磨担徐行。”
韩希梁《阿妈妮,别撵火车》:“可是,当你把孩子刚刚从身后磨到身前时,你发呆了,你发痴了,你的神经像突然失常,大哭起来了。”
朱文元《婚事》:“﹝莲妞﹞担起水桶,甩着两条繫着蓝缨缨的长辫子,身子一磨走了。”
5.方言。拉,指拉下脸子。参见“磨不开”。
6.黄牛的异称。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兽畜·牛》:“《恩平郡谱》:‘沉牛谓之回;沙牛谓之磨。’”
阅读:2691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