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滞
(遗滞,遗滞)
1.谓遗漏弃置。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宋范仲淹《奏策试方略等人各与缘边差遣事》:“虽程试之下,偶不及等,或晓习边事,经历艰苦,或乡曲有誉,年未衰退,若只假以虚名,实恐多有遗滞。”
2.指弃置未用的人才。
晋傅玄《答程晓》诗:“下罔遗滞,焦朽斯华。”
《旧唐书·赵憬传》:“议举遗滞,则曰:‘官司既广,必委宰辅以举之。’”宋苏辙《乞擢任刘攽状》:“陛下方网罗遗滞,以助大化,如攽之贤,不可多得。”
3.延误,滞留。
《魏书·广陵王羽传》:“卿等自任集书,合省逋堕,致使王言遗滞,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责在于卿。”
宋曾巩《舍弟南源刈稻》诗:“昼务诫遗滞,夜工督舂牏。”
清昭槤《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其行围所有奏章,皆俟上还营后,披览发出,毫无遗滞。”
4.指遗落。
清蒋知庸《江北妇女叹》:“秉穗无遗滞,饁饷还相将。”
阅读:1330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