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气

简体气字的笔画:4画;繁體氣字筆畫:10畫。

(参见气)

ㄑ〡ˋ

〔《广韵》去既切,去未,溪。〕

同“气”。

“气”的古字。

《说文·气部》:“气,云气也。”

段玉裁注:“气、气古今字。自以‘气’为云气字,乃又作‘饩’为廪气字矣。”

简体气字的笔画:4画;繁體氣字筆畫:10畫。

(气,气)

I

ㄑ〡ˋ

〔《广韵》去既切,去未,溪。〕

亦作“气”。

1.云气。

《墨子·号令》:“巫祝史与望气者,必以善言告民,以请上报守。”

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斐斐气幕岫,泫泫露盈条。”

唐杜甫《秋兴》诗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2.蜃气。

《史记·天官书》:“海旁蜄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海上居人……睹城阙状如女牆雉堞者,皆《天官书》所说气也。”

3.空气。

《墨子·备穴》:“然炭杜之,满鑪而盖之,毋令气出。”

《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汉王充《论衡·道虚》:“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漆涂其隙,中外气隔,息不得洩,有顷死也。”

清方苞《狱中杂记》:“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4.指气体。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三:“自有而无者,化为气也,如水之耗而乾也。自无而有者,变而为质也,如气之蒸为水也。”如:毒气,煤气,沼气。

5.气象。

《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6.节气;气候。

《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常以立夏气至,命广州刺史行事祠下。”

元耶律楚材《过夏国新安县》诗:“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三:“三节一气,积六气而成时,岁则有二十四气。”

7.气味。

《墨子·节葬下》:“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洩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

《晋书·乐志下》:“兰风发芳气,盖世同其芬。”

唐李德裕《思山居·清明》诗:“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8.嗅,闻。

《礼记·少仪》:“洗盥执食饮者勿气。”

孔颖达疏:“谓不鼻嗅尊长饮食也。”

9.呼吸;气息。

《礼记·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

郑玄注:“气,谓嘘吸出入也者。”

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军祭酒弘农董芬……气闭不通,良久乃苏。”

唐张鷟《游仙窟》:“当此之时,气便欲绝,不觉转眼,时复偷看十娘。”

《水浒传》第九十回:“﹝汉子﹞走得气急喘促,进了店门。”

王统照《雪后》:“这个孩子彷佛觉得自己所见高出于他们以上,然而说到这里也有些气促色变。”

10.声气,语气。

《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寡人夜者闻西方有男子哭者,声甚哀,气甚悲,是奚为者也?寡人哀之。”

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喜﹞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閤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二公酹酒祝之,词气慷慨,士百其勇。”

11.景象;气氛。

《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晋王羲之《兰亭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唐杜甫《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鲁迅《彷徨·在酒楼上》:“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

12.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礼记·乐记》:“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吕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

13.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晋陆机《辨亡论》上:“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

唐韩愈《送廖道士序》:“郴之为州,在岭之上,测其高下,得三之二焉,中州清淑之气,于是焉穷。”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五年》:“一隙之地,本不足以容万乘,而镇压且五十年,山川之气,亦发洩而无馀。故穀粟桑麻丝枲之利,岁耗于一岁;禽兽鱼鳖草木之生,日微于一日。”

14.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主观唯心主义者用以指主观精神。

《孟子·公孙丑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宋代及以后的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气”是一种在“理”(即精神)之后的物质。

宋朱熹《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明何景明《内篇》之二十:“气者,形之御也。气以神动,形以气存,不存而存,故曰难老。”朴素唯物主义者则用以指形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实体。

《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孔颖达疏:“‘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

汉王充《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汉王符《潜夫论·本训》:“麟龙、鸾凤、蝥蠈、蝝蝗,莫非气之所为也。”

宋张载《正蒙·乾称下》:“凡象,皆气也。”

王夫之注:“使之各成其象者,皆气所聚也。”

清恽敬《原命》:“气之过,无以生,气之不及,无以生,其生形者,皆气之中也。”

15.气运。

宋苏舜钦《高山别邻几》诗:“高山扶层巅,下与地盘结,气贯不变移,泽枯乃朽裂。”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难道这几个月以前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还大家走好运,大家坟山都贯气,这几个月忽然大家走坏运,坟山也一齐不贯气了么?”

16.指人的元气,生命力。

《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

宋周密《齐东野语·王魁传》:“积久为寒中洞泄,气脱肉消,饮食不前而死。”

清薛福成《援越南议中》:“务使越人气壮力完,不遽折而入于法。”

17.指精神状态,情绪。

《庄子·庚桑楚》:“欲静则平气。”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

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

《二刻拍桉惊奇》卷二二:“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只得作一长歌,当做似《莲花落》,满市唱着乞食。”

18.特指勇气;豪气。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唐韩愈《送张道士序》:“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太祖议我都城偪辽渖,将先图叶赫则患明兵擣我之虚,非大挫明兵,夺其气不可。”

朱德《纪念党的四十周年》诗:“工人有党气掀天,战斗曾经四十年。”

19.气色;表情。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骞,涵而揉之,内外完好,色夷气清,可畏而亲。”

20.气恼;生气。

唐韩愈《刘统军碑》:“德宗之始,为曲环起;奋笔为檄,强寇气死。”

《红楼梦》第三一回:“宝玉已经气的黄了脸。”

巴金《家》三一:“周氏把觉慧骂了一阵,终于气哭了。”

21.指气恼、不愉快的情绪。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辛评﹞闻言,气满填胸,昏绝于地。”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六章:“‘李能!’大妈截住他的话头,忍住气说:‘咱计划那会,你倒是开不开?’”

22.使人生气。如:故意气他一下。你别气我了!23.谓欺压。

赵树理《孟祥英翻身》:“要是两口子感情好,受了婆婆的气,晚上可以向丈夫哭一哭。”

24.气派;气概。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唐杜甫《壮游》诗:“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牆。”

明李贽《与友人书》:“顾冲菴气欲盖人,而心实能下人。”

巴金《复仇》二:“他一点男子气也没有,竟然向我跪下了。”

25.义气。

《陈书·章昭达传》:“昭达性倜傥,轻财尚气。”

《新唐书·杨炎传》:“炎美鬚眉,峻风宇,文藻雄蔚,然豪爽尚气。”

元刘祁《归潜志》卷二:“雅尚气任侠,不肯下人。”

26.气焰;权势。

《明史·丁瑄传》:“沙县佃人邓茂七素无赖,既为甲长,益以气役属乡民。”

清薛福成《赠广西巡抚壮节邹公行状》:“然公自负其能,见世之陋庸闒茸不事事者,无贵贱,壹以气陵之,不为礼。”

27.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南朝梁刘勰《文心凋龙·风骨》:“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宋秦观《韩愈论》:“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

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元裕之七言古诗,气王神行,平芜一望时,常得峰峦高插涛澜动地之概,又东坡后一能手也。”

28.指文风。

《宋书·谢灵运传论》:“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原大变太元之气。”

唐韩愈《王公墓志铭》:“公所为文章,无世俗气。”

29.作风;习气。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知识分子有一点气味,就是知识分子气。”如:官气,娇气。

30.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周礼·天官·兽医》:“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

郑玄注:“气,谓脉气。”

《素问·调经论》:“气有馀则写其经隧。”

王冰注:“气,谓营卫也。”

《灵枢经·决气》:“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穀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31.指脉气和营卫方面的病象。

《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风湿伤寒脉紧沉,遍身虚汗似汤淋。此是三伤谁识别?情切,有风有气有食结。”

32.指气功。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罗浮生﹞或散髮箕踞,久之用气上攻,其髮条直如植。”

33.指效力,作用。

《吕氏春秋·审时》:“是故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叡,四卫变彊。”

高诱注:“气,力也。”

34.动量词。犹一顿、一阵子、一下子等。

《西游记》第九四回:“二哥忒没修养,这气饱饫,如何睡觉?”如:乱打一气,瞎说一气。

35.通“乞”。乞讨。

36.通“器”。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

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中》:“气,即‘器’之假借也。”

II

ㄒ〡ˋ

〔《广韵》许既切,去未,晓。〕

“饩”的古字。

1.馈赠粮饷。

《说文·米部》“气”字下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今本《左传·桓公十年》作“齐人饩诸侯。”

段玉裁注:“许所据作‘气’。

左丘明述《春秋传》以古文,于此可见。”

2.指食物。

元杨立斋《哨遍》套曲:“飢时节选着那六局全食店里添些箇气;渴时节拣那百尺高楼上嚥数盏儿巴。”

阅读:1740

●〖汉字〗气(拼音版)

●〖汉字〗氣(繁體版)

⇚前一个汉字:氕

⇛后一个汉字:氓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