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
1.因在本乡、本国不能存身而逃亡流落在外。
《诗·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
郑玄笺:“病国中以饥馑,令民尽流移。”
《新五代史·杂传十·王周》:“泾州张彦泽为政苛虐,民多流亡。”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那学院里的教授和讲师也到本地初中里来兼点课,多少也能给他们流亡在异地的生活改善一些。”
2.指逃亡流落在外的人。
《后汉书·虞诩传》:“诩乃占相地埶,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宋苏轼《徐州谢奖谕表》:“臣敢不躬亲畚筑,益修今岁之防,安集流亡,尽复平时之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防城起义清方档桉》:“仍着秦炳直督饬各军搜捕馀匪,抚恤流亡,以期早日肃清。”
3.随流水消逝。
《楚辞·九章·惜往日》:“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王逸注:“意欲淹没,随水去也。”
4.犹危亡。
《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脩之过到。”
王逸注:“言怀王之过,已至于恶,楚国将危亡,失贤之故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
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凡吾同胞,其有哀文学之流亡,斯文之隳堕者乎,请速竞争文界,排击文魔,拔剑啸天而起舞!”
5.散失。
《史记·儒林列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閒。”
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尚书叙录》:“夫《书》之厄已至矣,伏生掇拾于流亡之馀。”
阅读:2583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