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
简体饥字的笔画:5画;繁體饑字筆畫:20畫。
(参见飢,饥)
简体饥字的笔画:5画;繁體饑字筆畫:20畫。
(饥,饥)
jī
ㄐ〡
〔《广韵》居依切,平微,见。〕
1.年成很差或颗粒无收。
《诗·小雅·雨无正》:“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毛传:“穀不熟曰饥,蔬不熟曰馑。”
《史记·秦本纪》:“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六年》:“泉州饥,州民谢应瑞自出私钞四十馀万籴米,以赈乡井。”古书中亦特指两种谷物不收或五种谷物不登。
《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为大饥。一穀不升谓之嗛,二穀不升谓之饥,三穀不升谓之馑。四穀不升谓之康,五穀不升谓之大侵。”
《墨子·七患》:“一穀不收谓之馑,二穀不收谓之旱,三穀不收谓之凶,四穀不收谓之餽,五穀不收谓之饥。”
2.通“飢”。肚子吃不饱;飢饿。
《淮南子·说山训》:“宁百刺以针,无一刺以刀;宁一引重,无久持轻;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高诱注:“饥,食不足。饿,困乏也。”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摺:“你须知我六桉间峥嵘了这几年,也曾在饥喉中夺饭吃,冻尸上剥衣穿,便早死呵不敢怨天。”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邹吉甫道:‘二位少老爷和蘧少爷来路远,想是饥了。’”
3.姓。
殷之后有饥氏。见《左传·定公四年》。
阅读:926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