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奪

简体夺字的笔画:6画;繁體奪字筆畫:14畫。

(夺,夺)

I

duó

ㄉㄨㄛˊ

〔《广韵》徒活切,入末,定。〕

“敓”的今字。

1.强取。

《易·繫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唐杜甫《扬旗》诗:“公来练勐士,欲夺天边城。”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道静勐地夺过余敬唐手里的信。”

2.压倒;胜过。

汉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唐韩愈《新竹》诗:“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3.裁定;决定取捨。

汉王充《论衡·超定奇》:“书疏文义,夺于肝心,非徒博览者所能造,习熟者所能为也。”

宋欧阳修《论陈留桥事乞黜御史王砺札子》:“陛下欲尽至公,特差台官定夺。”

明周祈《名义考·仰驳禀夺》:“今行移家以行下为仰……详定为夺。”

清洪昇《长生殿·埋玉》:“众军不必鼓噪,暂且安营。待我奏过圣上,自有定夺。”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伏乞老大人再为从长酌夺。”

4.竞先取得,争取到。

《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彊夺之地。”

杨倞注:“人谓贤人,与谓与国也。彊国之术,则夺人地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人民日报》1975.5.17:“大旱一年,照样夺高产。”

5.削除;剥夺。

《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

《左传·桓公五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杜预注:“夺,不使知王政。”

唐韩愈《唐正议大夫孔公墓志铭》:“﹝公﹞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

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

《清平山堂话本·老冯唐直谏汉文帝》:“魏尚,国之柱石,陛下信听谗佞之言,罢其官爵,夺其军权,下狱问罪。”

6.丧失;失去。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王冰注:“夺,谓精气减少如夺去也。”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农时不夺而民力钧矣。”

《明史·太祖纪一》:“斩首二千馀级,焚溺死者无算,友谅气夺。”

7.用强力使之动摇、改变。亦谓由于强力而动摇、改变。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后汉书·戴良传》:“论者不能夺之。”

晋李密《陈情事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乔女》:“母悦,自诣女所,固要之,女志终不夺。”

8.犹乱。

《礼记·仲尼燕居》:“给夺慈仁。”

郑玄注:“夺,犹乱也。”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

冰心《〈寄小读者〉自序》:“我那时神悚目夺,瞿然惊悦。”

9.遗漏;脱落。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南朝梁江淹《张黄门协苦雨》诗:“燮燮凉叶夺,戾戾颸风举。”

10.耀。指光线或光采特盛,使人眼花。

晋崔豹《古今注·草木》:“荆葵似木槿而光色夺目。”

明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杨君墓志铭》:“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光横溢,夺人目睛。”

《红楼梦》第二三回:“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眼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

11.“夺情”的省称。古代官员遭父母丧,朝廷命其不离职守制,或丧服未满而召之出仕叫“夺情”,亦简称“夺”。

《新唐书·狄光嗣传》:“母丧,夺为太府少卿,固让。”

12.抄刊古书时的文字脱漏。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因误夺而误补例》:“凡有夺字则当校补。”

13.即鵽。旧题周师旷《禽经》:“夺曰鵽。鵽如鸇而小者,其脰上下,亦取鸟雀如攘夺也。”

II

duì

ㄉㄨㄟˋ

〔《集韵》徒外切,去泰,定。〕

狭路。

《礼记·檀弓下》:“齐庄公击莒于夺,杞梁死焉。”

郑玄注:“隧、夺声相近,或为兑。”

陈澔集说:“隧,狭路也。”一说,地名。见《集韵·去泰》。

阅读:1583

●〖汉字〗奪(拼音版)

●〖汉字〗奪(繁體版)

⇚前一个汉字:奫

⇛后一个汉字:奩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