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附

附字的笔画:7画;

I

ㄈㄨˋ

〔《广韵》符遇切,去遇,奉。〕

1.依傍。

《易·剥》:“象曰:山附于地。”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竹生》:“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清徐喈凤《会仙记》:“秋鸿令闭目附其肩,耳但闻风浪声。”

2.依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宋王安石《次韵刘着作过茅山今平甫往游因寄》:“遥想青云知可附,坐看闾巷得名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宦途险恶,显者皆附贵戚之门,尊主人所託何人也?”

3.归附。

《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

《后汉书·刘盆子传》:“时青徐大飢,寇贼蜂起,群盗以崇(樊崇)勇勐,皆附之,一岁间至万馀人。”

《明史·张赫传》:“闻太祖起,帅众来附。”

4.使之归附。

《管子·任法》:“大臣能以其私附百姓,翦公财以禄私士。”

尹知章注:“谓用私恩诱百姓使附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是故为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执其权以正其臣。”

5.搭乘。

唐张乔《赠头陀僧》诗:“沧海附船浮浪久,碧山寻塔上云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昔渡钱塘江,有一僧附舟,竟置坐具倚樯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听了母亲的话,便凑了些盘缠,附了轮船,先到了上海。”

6.随着;跟从。

《国语·周语下》:“命姓受氏,而附之以令名。”

韦昭注:“附,随也。”

《初刻拍桉惊奇》卷一:“便附了他们航海,看看海外风光,便不枉人生一世。”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顺治十二年、十七年,俄罗斯两附贸易商人至京城者,奏书于世祖,而绝不及边界事。”

7.附着。

《诗·小雅·角弓》:“如涂涂附。”

毛传:“附,着也。”

郑玄笺:“附,木桴也。”

马瑞辰通释:“附当从《传》训着,《笺》训为木桴,亦非。”

宋沉括《梦溪笔谈·器用》:“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

柔石《人间杂记》:“眼泪附在眼睑上不曾滴下,两颊附着两窝泥块。”

8.追随;附和。

《左传·襄公十四年》:“札(季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

唐韩愈《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辽史·耶律资忠传》:“是时,枢密使萧合卓、少师萧把哥有宠,资忠不肯俛附,诋之。”

9.符合。

《史记·张仪列传》:“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

清恽敬《〈愣枷经〉书后一》:“其记漫衍颇有不附经旨者。”

10.亲近。

《诗·大雅·绵》:“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毛传:“率下亲上曰疏附。”

《文子·上礼》:“是故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田无立苗,路无缓步。”

唐薛登《请选举择贤才疏》:“是以耿介之士,羞自拔而致其辞;循常之人,捨其疏而取其附。”

11.靠近;贴近。

《孙子·行军》:“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

曹操注:“附,近也。”

杜佑注:“附,近也。近水待敌,不得渡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河内郡野王县西七十里有沁水,左迳沁水城西,附城东南流也。”

周立波《卜春秀》:“小脚姑妈颤颤簸簸赶过来,附在他耳边,低声叮嘱。”

12.增益,增加。

《孟子·尽心上》:“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赵岐注:“附,益也。”

唐韩愈《集贤院校理石君墓志铭》:“行益修,学益进,交游益附,声号闻四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比方有人肯附点本钱,可能附得进去?”

13.寄,托人捎带。

唐杜甫《寄杨五桂州谭》诗:“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

14.从属;附带。

唐韩愈《读〈荀〉》:“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

《金史·张浩传》:“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参见“附庸”。

15.附会。

宋陈亮《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各以己见而求圣人之道,得其一说,附之古而崛起于今者也。”

清恽敬《顾命辨上》:“乱圣人之经,以附后世之说,莫此为甚。”

16.蛰伏;俯伏。

《素问·五常政大论》:“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

17.中药附子的简称。

清龚自珍《饮少宰王定九丈宅少宰命赋诗》:“杀人何必尽砒附,庸医至矣精消亡。”

18.用同“负”。背弃;违背。

《敦煌曲子词·望江南七》:“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附心人。”

19.通“付”。付与;交给。

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

宋贺铸《望书归》词:“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参见“附命”。

20.通“付”。祔祭。古代祭仪之一。

《礼记·杂记上》:“大夫附于士,士不附于大夫。”

郑玄注:“附读皆为祔。”

孔颖达疏:“大夫附于士者,谓祖为士,孙为大夫,若死,可以祔祭于祖之为士者也。”

清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先王之于民……其死也,为之疏衰之服,哭泣殡葬虞附之节以送之。”参见“附葬”。

21.通“拊”。拊循,安抚。

《诗·大雅·皇矣》:“是致是附。”

马瑞辰通释:“附当读如拊循之拊,亦通作抚,隐十一年《左传》曰‘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即此诗‘是附’也。”参见“附手”。

22.通“俯”。

《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林亿等校正:“按别本‘附’一作‘俯’。”

23.通“搏”。

汉王符《潜夫论·边议》:“羌始反时,计谋未善,党与未成,人众未合,兵器未备,或持竹木枝,或空手相附。”

汪继培笺:“王先生云:‘附’疑‘搏’。”

24.姓。

楚国有附沮。见《史记·楚世家》。

II

p·u

ㄆㄡˇ

〔《集韵》薄口切,上厚,并。〕

见“附娄”。

阅读:1766

●〖汉字〗附(拼音版)

●〖汉字〗附(繁體版)

⇚前一个汉字:陊

⇛后一个汉字:陃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