耨
耨字的笔画:16画;
nòu
ㄋㄡˋ
〔《广韵》奴豆切,去候,泥。〕
亦作“鎒”。
1.小手锄。
《世本·作篇》:“垂作耨。”
《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于田野。”
《吕氏春秋·任地》:“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
高诱注:“耨所以耘苗也,刃广六寸,所以入苗间也。”按,《释名·释用器》:“耨,似锄,妪薅禾也。”
钱大昕亦以为“耨”与“锄”一物而异名。见《潜研堂文集·答问一》。
2.用耨除草。
《逸周书·大开武》:“若农之服田,务耕而不耨,维草其宅之。”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
杜预注:“耨,锄也。”
《史记·龟策列传》:“耕之耰之,鉏之耨之。”
裴駰集解引徐广曰:“耨,除草也。”
3.喻除秽去邪。
《礼记·礼运》:“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脩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
郑玄注:“存是去非类也。”
4.方言。
元明人剧中常见,状男女狎昵之态。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摺:“一个恣情的不休,一个哑声儿厮耨。呸!那其间可怎生不害半星儿羞?”王季思注引徐渭曰:“北人谓相昵曰耨。”
阅读:1432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