峒
峒字的笔画:9画;
I
tóng
ㄊㄨㄥˊ
〔《广韵》徒红切,平东,定。〕
山名用字。见“崆峒”。
II
dòng
ㄉㄨㄥˋ
〔《广韵》徒弄切,去送,定。〕
1.山洞。
明田汝成《炎徼纪闻·断藤峡》:“峡以北,巢峒屋列,不可殚名。”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蜀冈录》:“两山中为峒,今峒中激出一片假水,漩于万折栈道之下,湖山之气至此愈壮。”
何永鳌《火焰山上四十天》:“这里是一个峭立的石壁,中间陷进去一个峒。”
2.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泛称。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壮族的黄峒等。后来逐渐演变为今侗族。参见“峒丁”、“峒人”。
3.宋代以后羁縻州辖属的行政单位。大者称州,小者称县,又小者称峒。
《宋史·蛮夷传三·抚水州》:“平州初隶融州,亦羁縻州峒也。”
《清史稿·土司传五·广西》:“上映峒。
宋置州,明初,废为峒,以许尚爵袭。传至许国泰,清顺治初,归附,仍予旧职。”
4.解放前海南岛黎族的一种政治组织。有固定的地区。黎语称“贡”。解放后已废除。
5.见“崆峒”。
阅读:974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