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
瑟字的笔画:13画;
sè
ㄙㄜˋ
〔《广韵》所栉切,入栉,生。〕
亦作“铋”。
1.拨弦乐器。
春秋时已流行,常与古琴或笙合奏。形似古琴,但无徽位,有五十弦、二十五弦、十五弦等种,今瑟有二十五弦、十六弦二种。每弦有一柱。上下移动,以定声音。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晋书·四夷传·辰韩》:“﹝辰韩人﹞喜舞,善弹瑟,瑟形似筑。”
唐刘知几《史通·断限》:“胶柱调瑟,不亦谬欤!”
《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这场是非,可都是曾子晰那张瑟鼓出来的。”
2.指鼓瑟所发出的乐音。
《荀子·乐论》:“君子以锺鼓导志,以琴瑟乐心。”
唐孟郊《春日送邹儒立少府赴云阳》诗:“郡斋敞西清,楚瑟惊南鸿。”
清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3.众多貌。
《诗·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毛传:“瑟,众貌。”
孔颖达疏:“言瑟然众多而茂盛者,是彼柞棫之木也。”
4.洁净鲜明貌。
《诗·大雅·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郑玄笺:“瑟,絜鲜貌。”
孔颖达疏:“以瑟为玉之状,故云絜鲜貌。”
唐张说《享太庙乐章·凯安》之一:“瑟彼瑶爵,亚维上公。”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鱼鸟沉浮,水木明瑟。”
5.庄严貌;严密貌。
《诗·卫风·淇奥》:“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毛传:“瑟,矜庄貌。”
孔颖达疏:“瑟,矜庄,是外貌庄严也。”
《礼记·大学》:“‘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朱熹集注:“瑟,严密之貌。”
康有为《〈日本杂事诗〉序》:“黄子(黄遵宪)文而思,通以瑟,周历大地,略佐使轺,求百国之书,罗午旁魄。”
6.象声词。参见“瑟瑟”、“瑟汩”。
阅读:1628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