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
篦字的笔画:16画;
I
bì
ㄅ〡ˋ
〔《广韵》边兮切,平齐,帮。〕
〔《字彙》毗意切〕
亦作“笓”。
1.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髮垢。
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王琦彙解:“篦,所以去髮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宋黄庭坚《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客心如头垢,日欲撩千篦。”
《红楼梦》第三十回:“我倒是舀一盆水来你洗洗脸,篦篦头。”
2.同“鎞”。古时医生用以治眼病的器械。
唐刘禹锡《裴侍郎大尹雪中遗酒一壶兼示喜眼疾平一绝有闲行把酒之句斐然仰酬》:“捲尽轻云月更明,金篦不用且閒行。”
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3.古代旌旗上的一种饰物。
《宋史·舆服志二》:“凡命节度使,有司给门旗二,龙、虎各一……旗以红缯九幅,上设耀篦,铁鑽,髹杠,绯纛。”
II
pí
ㄆ〡ˊ
〔《集韵》频脂切,平脂,并。〕
1.捕虾竹器。
《集韵·平脂》:“篦……取虾具。”
2.泛指筐篓之类。
《明史·食货志四》:“番人之市马也,不能辨权衡,止订篦中马。篦大,则官亏其直;小,则商病其繁。十年,巡茶御史王汝舟酌为中制,每千斤为三百三十篦。”
3.打人的刑具。
《水浒传》第四回:“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篦,赶出寺去。”
4.指植物的茎叶。
阅读:1249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