劾
劾字的笔画:8画;
I
hé
ㄏㄜˊ
〔《广韵》胡得切,入德,匣。〕
〔《广韵》胡概切,去代,匣。〕
1.审理,判决。
《说文·力部》:“劾,法有罪也。”
段玉裁注:“法者,谓以法施之。
《吕刑》‘有并两刑’正义云:‘汉世问罪谓之鞫,断狱谓之劾。’”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衡山王入朝,其谒者卫庆有方术,欲上书事天子,王怒,故劾庆死罪,彊榜服之。”
《新唐书·孔戣传》:“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翌日,诸生群哭于文庙,复逮繫至十三人,俱劾大不敬,而圣歎与焉。”
2.揭发过失或罪行。
《汉书·翟方进传》:“方进劾立怀姦邪,乱朝政,欲倾误要主上,狡猾不道,请下狱。”
《宋史·刘挚传》:“蔡确为山陵使,神宗灵驾发引前夕不入宿,挚劾之,不报。”
明沉德符《野获编·台省·汤刘二御史再谴》:“今上四年,御史刘台劾张居正诸擅权事,斥为民。。”
鲁迅《坟·看镜有感》:“清顺治中,时宪书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痛哭流涕来劾洋人汤若望的偏是汉人杨光先。”
3.揭发罪行的文状。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4.谓以符咒等降伏鬼魅。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寿光侯者,汉章帝时人也。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
《新唐书·叶法善传》:“世为道士,传阴阳、占繇、符架之术,能厌刻怪鬼。”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南唐又有金陵羽客谭紫霄者,能劾召鬼神,四方道流,从学百馀人。”
II
kài
ㄎㄞˋ
〔《广韵》苦戒切,去怪,溪。〕
勤;快。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有顷,又旋绕绳床,劾步渐趍,以至蓬转涡急,但睹衣物成规,倏忽失所。”按,《集韵·去怪》:“劾,勤力也,一曰勉也。或作勓。”
阅读:1432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