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贰

ok8.org > 词典 > 疑贰

(疑贰,疑贰)

1.亦作“疑二”。因猜忌而生异心。

汉刘向《上<于陵子>序》:“仲子遁上遁民,舍车而徒,砺志洁身,亡有疑二者哉。”

《三国志·吴志·朱绩传》:“孙綝秉政,大臣疑贰。”

《晋书·文帝纪》:“初,诞(诸葛诞)、钦(文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北虏分兵助昊,则可牵其南寇之力;若不助昊,则二国有隙,自相疑贰,此亦伐交之策也。”

清戴名世《<戴氏宗谱>序》:“骨肉之恩薄,涣然无所统纪,往往疑贰猜阻,见于父子兄弟之间。”

2.指猜忌离心。

《晋书·孙盛传》:“时丞相王导执政,亮(庾亮)以元舅居外,南蛮校尉陶称谗构其间,导亮颇怀疑贰。”

宋李觏《寄祖秘丞》诗:“自此习往还,中心蔑疑贰。”

《元史·泰定帝纪一》:“辽王脱脱,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其恶已彰,恐怀疑贰。”

3.疑惑不定。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张生心下犹疑贰,道:‘普天之下行来,不曾见这区寺。’”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如普式庚于晚出诸作,恒自谓少年眷爱自繇之梦,已背之而出,又谓前路已不见仪的之存,而密克威支则仪的如是,决无疑贰也。”

阅读:1165

●〖词语〗疑贰(拼音版)

●〖词语〗疑貳(繁體版)

⇚前一个词语:疑军

⇛后一个词语:疑谳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