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楚字的笔画:13画;
ch·
ㄔㄨˇ
〔《广韵》创举切,上语,初。〕
〔《广韵》疮据切,去御,初。〕
亦作“檚”。
1.木名。又名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劲,可做杖。
《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朱熹集传:“楚,木名,荆属。”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杂说》:“入林失斧,不能得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蛇人》:“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
2.泛指丛莽。
《吴子·论将》:“居军荒泽,草楚幽秽。”
晋张协《杂诗》:“溪壑无人迹,荒楚鬱萧森。”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3.古代的刑杖或督责生徒的小杖。
《礼记·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陈澔集说:“夏,榎也;楚,荆也。榎形圆,楚形方。以二物为扑,以警其怠忽者,使之收敛威仪也。”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故王丹威子以檟楚,朱穆昌言而示绝。”
4.拷打。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夫人之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缚之大柱,鞭楚血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
5.痛苦。
晋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俯仰悲林薄,慷慨含辛楚。”
唐李朝威《柳毅传》:“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清江昱《摸鱼子》词:“心最楚,是未习、风波千里沿潮去。”
6.酸痛、疼痛。
宋梅尧臣《送张子野知虢州先归湖州》诗:“君当橘柚时,摘包带霜华,清甘不楚齿,若酒倾残霞。”
元萨都剌《杨妃病齿图》诗:“君不闻华清宫,一齿作楚藏祸凶;又不闻马嵬坡,一身溅血未足多。”
清周亮工《与王隆吉书》:“拈笔如十石弓,略一涉想,头便岑岑作楚。”
7.齐整;清晰。
《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
毛传:“楚,列貌。”
《文选·嵇康〈琴赋〉》:“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流楚窈窕,惩躁雪烦。”
李善注:“言流行清楚窈窕之声。”
8.鲜艳,华丽。
南朝梁沉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参见“楚楚”。
9.伧俗,粗俗。
晋陆云《与兄平原书》:“张公语云云,兄文故自楚。”
《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道怜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施为,多诸鄙拙。”
唐皎然《冬日天井西峰张炼师所居》诗:“坎坎山上声,幽幽林中语。仙乡何代隐,乡服言亦楚。”
10.谓粗糙。参见“楚鞋”、“楚服”。
11.丛生。参见“楚木”。
12.古国名。
芈姓。始祖鬻熊。
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
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
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为五霸七雄之一。
战国末,渐弱,屡败于秦,迁都陈(今河南淮阳),又迁寿春(今安徽寿县)。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参阅《史记·楚世家》。
13.古国名。
秦楚之际,自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至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八年之间,先陈胜起兵于蕲,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后襄彊、景驹及熊心(即怀王)亦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参阅《文献通考·封建六》。
14.古国名。
五代时十国之一。
马殷开创。
马殷据今湖南之地,受后梁封为楚王,都长沙,疆域曾达广西东部。后为南唐所灭。历六主、四十五年(公元907--951年)。参阅《新五代史·楚世家》。
15.姓。
春秋晋有楚隆。见《左传·哀公二十年》。
宋有楚建中。见《宋史》本传。
阅读:1786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