瑱
瑱字的笔画:14画;
I
tiàn
ㄊ〡ㄢˋ
〔《广韵》他甸切,去霰,透。〕
〔《广韵》陟刃切,去震,知。〕
亦作“琠”。
1.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
《诗·鄘风·君子偕老》:“鬒髮如云,不屑鬄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晰也。”
毛传:“瑱,塞耳也。”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夏,齐侯将纳公,命无受鲁货,申丰从女贾,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齐师。”
孔颖达疏:“礼以一絛五采横冠上,两头下垂繫黄绵,绵下又悬玉为瑱以塞耳。”
《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充耳而设瑱。”
王先谦集解:“《士丧礼》:‘瑱用白纩。’郑云:‘瑱,充耳;纩,新绵也。’”
2.充填。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西乌夜飞二》:“目作宴瑱饱,腹作宛恼饥。”
3.耳饰。
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
倪璠注:“粟,眉饰也。瑱,耳饰也。”
4.美玉名。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荣重餽兼金,巡华过盈瑱。”
李善注:“盈瑱,盈尺之玉也。”
5.通“磌”。柱础。
《文选·班固〈西都赋〉》:“凋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
李善注:“瑱与磌,古字通。”
刘良注:“瑱,柱下石也。”
II
zhèn
ㄓㄣˋ
〔《广韵》陟刃切,去震,知。〕
1.通“镇”。压物用器。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王逸注:“瑱,一作镇。”
洪兴祖补注:“瑱,压也,音镇。”
蒋骥注:“玉瑱,所以压席者。”
2.瑱圭。
唐杜牧《题池州弄月亭》诗:“农时贵伏腊,簪瑱事礼赂”。参见“瑱圭”。
3.通“缜”,緻密。
《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昆山之玉瑱,而尘垢弗能污也。”
杨树达证闻:“瑱当读为缜。
《礼记·聘义》篇说君子比德于玉之事云:‘缜密以栗,知也。’郑注云:‘缜,緻也。’盖昆山之玉文理緻密,略无罅隙,故尘垢弗能污,与上句‘函牛之鼎沸,蝇蚋弗敢入’文正相对。作瑱者,以缜、瑱声类同,假借耳。”
阅读:1176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