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致
1.竭尽自己的心力。
《论语·子张》:“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2.凭主观努力而得。
《南史·赵知礼蔡徵等传论》:“希祥劳臣之子,才名自致,迹涉便佞,贞介所羞。”
唐杜甫《送顾八分》诗:“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宋曾巩《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谭嗣同《治事篇·学会》:“人人可以自致,处处可以见功,夫何惮而久不为也。”
3.谓将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谭嗣同《与唐绂丞书》:“虽然,三十曰壮,坐此萦缭迟回,卒不克自致于当世有用之学。”
4.自己表达。
《礼记·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
5.犹自给;亲自料理、备办。
《陈书·文学传·褚玠》:“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宋曾巩《洪渥传》:“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悲之。”
清曾国藩《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陈君之病,凡三阅月矣,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馀日,凡可以自致者,无弗致也。”
6.谓自丧其身。
《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张彦泽﹞告德光曰:‘维翰自缢。’德光曰:‘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
7.自至其处。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阅读:1171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