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
钎字的笔画是:8画
简体钎字的笔画:8画;繁體釬字筆畫:11畫。
(钎,焊)
hàn
ㄏㄢˋ
〔《广韵》侯旰切,去翰,匣。〕
亦作“銲”。亦作“靬”。
1.古代射者所戴的一种革製袖套。
《管子·戒》:“桓公明日弋在廪。
管仲、隰朋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钎而迎之。”
尹知章注:“钎,所以扞弦。”
赵守正注:“钎:臂上的铠甲。”
《太平御览》卷三五○引《鲁连子》:“弦銲相第而矰矢得高焉。”
2.焊接。
宋沉括《梦溪笔谈·异事》:“予于谯亳得一古镜……甚薄,略无銲迹。”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治铜》:“凡响铜入锡参和成乐器者,必圆成无钎。”
老舍《龙鬚沟·人物表》:“母女以钎镜子的洋铁边儿和作针线活为业。”
3.指焊药。
4.鐏。戈矛戟等古代兵器之杆柄下端的圆锥形的金属套。可以插入地下。
唐皮日休《九讽·悯邪》:“既养虎以遗患兮,遂倒钎而授柄。”
5.通“悍”。躁急。
《庄子·列御寇》:“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钎。”
成玄英疏:“钎,急也。自有形如坚固而实散缦,亦有外形宽缓心内躁急也。”
6.用同“捍”。参见“钎拨”。
阅读:971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