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
简体壶字的笔画:10画;繁體壺字筆畫:12畫。
(壶,壶)
hú
ㄏㄨˊ
〔《广韵》户吴切,平模,匣。〕
1.容器名。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製。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壶;商周时代的铜壶往往有盖;到汉代,方形的叫“钫”,圆形的叫“钟”。古代用以盛酒浆或粮食。后多为液体盛器,如茶壶、酒壶;也指某些固体物质的盛器,如冰壶、鼻烟壶。现代除陶瓷、金属製品外,尚有塑料、橡胶等製品。
《左传·昭公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孔颖达疏:“此以壶盛饮。”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王先谦集解:“古人贮食以壶。”
晋陶潜《杂诗》之二:“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九月九》:“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榼,出郭登高。”
2.古代盛箭的鞘袋称箭壶。
《水浒传》第九回:“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捲毛马……带一张弓,插一壶箭,引领从人,都到庄上来。”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3.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礼记·丧大记》:“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
郑玄注:“壶,漏水之器也。”
《周礼·夏官·挈壶氏》:“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县壶以为漏。”
贾公彦疏:“以壶为漏,分更相代。”
《文选·鲍照〈玩月城西门解中〉》诗:“肴乾酒未缺,金壶启夕沦。”
李善注:“肴虽乾而酒未止,金壶之漏,已启夕波。”
后蜀毛熙震《更漏子》词:“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
4.古代宴饮时投壶的用具。
《礼记·投壶》:“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陆德明释文:“投壶,壶,器名,以矢投其中射之类。”
《文选·左思〈吴都赋〉》:“翘关扛鼎,拚射壶博。”
李善注:“壶,投壶也。”
5.古代一种瓦鼓,敲击以驱水虫。
《周礼·秋官·司寇》:“壶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郑玄注:“壶谓瓦鼓;涿,击之也。”
贾公彦疏:“壶乃盛酒之器,非可涿之物,故知是瓦鼓。必知是瓦者,虽无正文,《考工记》有陶人、瓬人,造瓦器敺水虫,非六鼓,故知是瓦鼓也。”
《周礼·秋官·壶涿氏》:“壶涿氏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敺之,以焚石投之。”
6.通“胡”。大。参见“壶蜂”。
7.通“瓠”。葫芦。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毛传:“壶,瓠也。”
《鶡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陆佃注:“壶,瓠也。佩之可以济涉,南人谓之腰舟。”
宋苏轼《东新桥》诗:“似卖失船壶,如去登楼梯。”
8.姓。
汉有壶遂。见《汉书·司马迁传》。
阅读:1602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