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搨
亦作“摹拓”。
1.依样描製,複製。
《魏书·崔玄伯传》:“始玄伯父潜为兄浑诔手笔草本,延昌初,着作佐郎王遵业买书于市偶得之……武定中,遵业子松年以遗黄门郎崔季舒,人多摹搨之。”
宋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访求法书名画,不遗馀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搨,不少怠。”
2.拓印碑刻金石等。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绎山》:“始皇刻石纪功,其文字李斯小篆。
后魏太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历代摹拓,以为楷则。”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雪蓑道人大寿字》:“王培荀《听雨楼随笔》云:‘……道人于南山磨崖,书大“寿”字。刻成,横画间可卧一人。’按此‘寿’字,不知今在否。如能摹搨一纸,亦伟观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好字因好刻得保存于久远,并由此发现摹搨术。”
阅读:1081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