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
坦字的笔画:8画;
t·n
ㄊㄢˇ
〔《广韵》他但切,上旱,透。〕
1.平直;广阔。
汉张衡《西京赋》:“虽斯宇之既坦,心犹凭而未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其地坦而平,其水澹而清,其人廉且贞。”
唐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
2.谓铲平。
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坦之敞之,必绝其径;浚之澄之,使安其泳。”
3.显豁;光亮。
《后汉书·儒林传·孔僖》:“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
4.敞开。参见“坦怀”。
5.直率开朗。
宋苏轼《留题峡州甘泉寺》诗:“民风坦和平,开户夜无钞。”
6.露出。吐露。参见“坦白”。
7.姓。
宋代有坦中庸。
阅读:2003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