墠
墠字的笔画:15画;
I
shàn
ㄕㄢˋ
〔《广韵》常演切,上獮,禅。〕
1.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
《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芦在坂。”
郑玄笺:“城东门之外有墠,墠边有坂,茅蒐生焉。”
汉蔡邕《独断》:“坛谓筑土起堂,墠谓筑土而无屋者也。”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门北有银杏树一株,就树筑土为墠,上墠筑基为堂。”
2.供祭祀用的经清扫的场地。
《礼记·祭法》:“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
郑玄注:“封土曰坛,除地曰墠。”
《逸周书·王会》:“成周之会,墠上张赤帝阴羽。”
《隋书·礼仪志二》:“祈百辟卿士于雩坛之左,除地为墠。”
《新唐书·儒学传上·朱子奢》:“《礼》去祧有坛有墠,臣皆所未安。”
3.清扫场地。
《公羊传·宣公十八年》:“归父使于晋,还自晋,至柽,闻君薨家遣,墠帷,哭君成踊。”
何休注:“扫地曰墠。”
II
ch·n
ㄔㄢˇ
〔《集韵》齿善切,上獮,昌。〕
通“繟”。
宽缓;安然。
阅读:982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